近日,上海海关在浦东国际机场查获一批未申报的万宝路香烟,货值超1200万元。这则看似寻常的缉私通报,意外牵出正规进口烟草制品市场的异常波动。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通过合法渠道进口的国外香烟总量同比下降18%,但市场终端却持续呈现"供不应求"现象,这种反常的供需矛盾正在引发行业深度震荡。

在深圳福田保税区,某国际物流公司的报关员李薇发现,公司代理的七星、大卫杜夫等品牌香烟的补货周期,已从2021年的平均45天延长至现在的90天。"德国产蓝版万宝路断货已持续三个月,韩国爱喜薄荷系列年初至今仅到货两次。"她的工作日志里,类似的记录越来越多。这种供应链困境并非孤例,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正规渠道香烟进口量同比减少23.5%,但查获的走私香烟数量却激增87%。

在北京朝阳区经营烟酒专卖店十五年的张建军,切身感受到市场的变化。他的店铺原本月均销售50条555牌香烟,现在每月到货量骤减至12条。"上周有位老顾客要办婚宴,点名要60条硬盒七星,我跑遍三个批发市场才凑齐。"这位从业者翻开泛黄的账本,指着2020年至今的进货记录:"疫情后正规外烟价格平均上涨40%,但需求反而更旺。"

市场需求的异动在消费端表现更为明显。29岁的金融从业者王浩宇,最近半年养成了每周去免税店"碰运气"的习惯。"想买免税版红万宝路,得赶在航班落地后两小时内到店。"他展示手机里设置的五个闹钟,分别对应不同国际航班抵达时间。这种"抢购"现象在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杭州萧山机场免税店负责人透露,香烟类商品周转率较2019年提升3倍,日均补货三次仍难满足需求。

要闻!正规国外香烟大量批发“供不应求”

供应链专家指出,这种"供不应求"困局背后暗藏三重矛盾。首先,国际烟草巨头产能调整滞后于中国市场复苏,菲莫国际2022年关闭的乌克兰工厂至今未恢复生产,直接影响万宝路系列供应;其次,海运成本居高不下,一个40尺集装箱的运费仍比疫情前高出180%,导致进口商被迫削减低利润品种;再者,国内控烟政策趋严与消费升级需求形成对冲,年轻群体对特定口味外烟的偏好持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正规渠道的收缩正在催生灰色空间。在福建某港口城市,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林先生发现,近期询价"特殊渠道"外烟的客户增加三成。"有客户直接问能不能搞到印尼产丁香烟,这种含丁香成分的品种从未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他谨慎地展示聊天记录,对话中"供不应求""正规渠道""大量批发"等词汇高频出现。这种现象引发监管部门警惕,今年9月启动的"蓝剑2023"专项行动,已查获案值超5亿元的非法经营外烟案件。

面对市场乱象,部分企业开始寻求破局之道。中免集团在海南试点"线上预定+口岸提货"新模式,消费者可通过离岛免税App提前30天锁定货源。日本烟草公司则在中国设立区域分拨中心,将华东地区配送时效压缩至72小时。不过这些举措尚未扭转整体局面,行业分析师预测,外烟市场供需失衡状态或将持续至2024年第二季度。

在这场波及整个产业链的震荡中,普通消费者的选择正在重塑市场格局。32岁的设计师陈璐,辗转多个城市终于在某国际航班上购得心仪的爱喜幻变系列。"现在买外烟就像收集限量版潮玩,不同产地、版本都有讲究。"她的收藏柜里整齐排列着27个国家生产的香烟,这个曾经的小众爱好,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已聚集超50万讨论帖。这种消费文化的演变,或许正是"供不应求"现象持续发酵的深层注脚。

要闻!正规国外香烟大量批发“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