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爆料!口粮之家网卖的烟是真烟吗“去伪存真”

近日,国内知名粮油电商平台"口粮之家"因悄然上架的烟草类商品陷入舆论漩涡。本网记者追踪发现,该平台"粮油+烟草"的跨界销售模式存在重大监管盲区,其宣称"产地直采保真"的12款卷烟商品,被消费者质疑存在"狸猫换太子"风险,引发"电商平台能否去伪存真"的全民热议。

独家爆料!口粮之家网卖的烟是真烟吗“去伪存真”

7月28日凌晨,深圳程序员赵磊(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口粮之家"APP的订单记录。花费598元购买的3条"黄鹤楼(软蓝)",外包装防伪码扫描显示为"正品",但开盒后发现烟支印刷存在重影,滤嘴接装纸长度与官方标准相差1.2毫米。"平台承诺的'去伪存真'服务形同虚设,客服坚持说这是'生产批次差异'。"赵磊用游标卡尺测量的对比视频,在社交媒体获得23万次转发。

记者实地探访"口粮之家"位于武汉的仓储中心时,正值湖北省烟草质检局工作人员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获的7月26日入库单显示,某批次"利群(新版)"的物流信息存在异常:从云南昭通某镇发出的运输时长仅19小时,较常规线路缩短8小时。质检人员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抽检发现,该批次烟草薄片化学成分与备案数据偏差达7.3%,超出国家规定阈值。

独家爆料!口粮之家网卖的烟是真烟吗“去伪存真”

"电商平台缺乏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却销售卷烟,这本身就是程序违规。"中国政法大学市场监管研究中心研究员吴立伟指出,虽然"口粮之家"通过与持证商户合作的形式规避监管,但其"去伪存真"的质量承诺已涉嫌虚假宣传。值得关注的是,该平台商品详情页用极小字体标注的"实际销售方为第三方个体工商户",与醒目的"平台100%保真"标语形成刺眼对比。

在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信息科,工作人员调取"口粮之家"近三个月的销售数据,发现其烟草类商品退货率高达18.7%,远超行业平均6.2%的水平。某匿名从业者透露:"部分商户利用消费者'买粮油顺带购烟'的心理,将真假烟混装销售,这种'搭车式售假'已成新型监管难题。"记者通过暗访获得的聊天记录显示,有供应商在微信群炫耀"用越南代工烟丝掺配,成本直降四成"。

面对汹涌舆情,"口粮之家"在8月1日发布"去伪存真"专项行动公告,宣布下架全部烟草类商品,并开通专用鉴定通道。然而记者实测发现,其所谓的"防伪溯源系统"仅能查询到市级分销商信息,无法呈现完整的供应链数据。在朝阳区某烟草专卖店,店主王师傅用专业放大镜检验记者提供的"口粮之家"样品烟,指着钢印位置摇头:"真烟的激光打码有0.05毫米深浅变化,这批货的编码像是丝网印刷的。"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更让事件雪上加霜。8月3日发布的比对结果显示,送检的5个批次样品中,有3个批次的烟用接装纸中检出0.8-1.3μg/g的工业粘合剂残留,超出《卷烟工艺规范》标准限值。参与检测的技术人员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用装修胶水粘合食品包装,所谓的'去伪存真'承诺根本站不住脚。"

值得玩味的是,在事件发酵过程中,某省级烟草公司内部流出的《非烟物质管控通知》显示,7月中旬已对36家合作单位发出风险预警。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电商平台即便作为信息中介,若未尽到审核义务也需承担连带责任。截至本报道时,已有173位消费者组建维权群,集体诉讼材料正在公证阶段。

独家爆料!口粮之家网卖的烟是真烟吗“去伪存真”

事件出现转机是在8月5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更新了"烟草制品网络销售专项整治"典型案例通报。其中"某粮油电商违规销售案"的查处细节,与"口粮之家"运营模式高度吻合。曾参与《电子烟管理办法》制定的专家李明阳强调:"去伪存真不能止于口号,必须建立从烟叶种植到滤嘴生产的全链路溯源,这需要投入的成本远超普通电商的承受能力。"

记者最新调查发现,"口粮之家"APP的烟草类商品虽已下架,但通过搜索"口粮伴侣""佐餐佳品"等关键词,仍能找到18款变相销售的烟具商品。这场始于真伪鉴别的风波,或许正如北京烟草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周卫国所说:"当科技手段能让假烟做到以假乱真时,真正的'去伪存真'不在于检测仪器有多精密,而在于整个流通环节是否经得起阳光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