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越南代工一手货源货到付款‘童叟无欺’"的消息在跨境电商圈引发震动。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跨境包裹中标注"越南代工"的货品申报量同比激增237%,其中涉及"货到付款"模式的包裹纠纷率较去年同期上涨19.8%,这一矛盾现象将跨境货源真实性推上舆论风口。

7月15日凌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关在对入境快件实施CT机检时,发现一批申报为"越南代工运动鞋"的包裹存在异常。经现场开箱查验,价值83万元的货物中混杂着莆田某工业区生产的仿冒品,鞋盒内附带的"货到付款"协议中赫然印有"童叟无欺"的质量承诺。海关关员向记者展示的执法记录仪画面显示,部分鞋底钢印与越南代工厂授权编码规则存在明显偏差。

事件曝光后,记者在1688平台检索发现,标注"越南代工一手货源"的商户数量已达4.2万家,其中67%开通"货到付款"服务。一位自称掌握越南代工厂资源的深圳商家向暗访记者出示了所谓"清关凭证",但当被要求视频连线验证越南仓库时,对方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值得注意的是,该商家详情页用加粗红字标注的"童叟无欺"保证条款,经法律人士核查存在多处免责陷阱。

7月17日,越南工贸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阮文胜接受越通社专访时证实,2024年越南代工企业接获的中国订单中,有38%未在越方备案系统留痕。这一数据与我国跨境电商研究中心发布的《东南亚供应链白皮书》形成印证:部分"越南代工一手货源"实际由中间商在两国边境组装,利用"货到付款"模式规避质量审查。

记者实地探访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发现每天约有1200件标注"越南直邮"的包裹在此重新分装。保税区物流主管王建军透露,货到付款包裹普遍采取"三无"包装——无出厂标签、无质检报告、无溯源二维码。"有些商家把‘童叟无欺’印得比品牌Logo还大,反而成了一种反向警示。"正在办理退件的消费者李女士向记者展示其收到的"越南代工"护肤品,瓶身生产日期竟为2025年3月。

7月19日,事件出现关键性转机。阿里巴巴国际站公布一组区块链溯源数据:平台认证的37家越南代工厂中,仅9家真正提供"货到付款"服务。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合规企业官网均未使用"童叟无欺"等夸张宣传语,而是完整公示了越南投资许可证、ISO认证编号及中越两国海关备案代码。跨境电商协会专家指出,真正的一手货源往往采用信用证结算,所谓"货到付款"本质是转移验货成本的营销话术。

最新爆料!越南代工一手货源货到付款“童叟无欺”

截至本报道时,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已对3家涉嫌虚假宣传"越南代工"货源的企业立案调查。办案人员向本报透露,某涉案公司后台数据显示,其宣称的"越南代工厂"实际位于东莞厚街某城中村,所谓"货到付款"包裹中的POS机签购单收款方多为国内个体工商户。更令人瞠目的是,部分商家在消费者拆包后立即注销"童叟无欺"的质量承诺链接,导致后续维权举证困难。

面对行业乱象,中国消费者协会于7月20日发布跨境购物警示:建议消费者通过"三查"甄别真伪。即查验越南工贸部官网的代工厂公示清单,核查中国海关总署的跨境商品备案信息,查询国家编码中心的GTIN全球追溯编码。对于标榜"货到付款"却回避资质查验的商家,中消协明确表示"童叟无欺不应沦为数字时代的信任陷阱"。

最新爆料!越南代工一手货源货到付款“童叟无欺”

在河内从事中越物流十年的陈氏梅向记者透露行业潜规则:"有些‘越南代工’包裹的物流轨迹经过特殊处理,明明从虎门港发货,电子面单却显示‘越南海防港直发’。"她建议消费者留意包裹实际重量与申报数据的差异,真正的越南代工产品因符合东盟环保标准,包装重量通常比国内仿品轻15%-20%。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京东国际、天猫海外等平台紧急下架了2.3万件涉嫌违规的"越南代工"商品。7月21日,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发布公告,公布经两国海关双重认证的56家合规代工企业名录。记者注意到,这份被称作"童叟无欺白名单"的文档中,没有一家企业承诺"货到付款",而是详细列明了预付订金比例、第三方质检流程等风控条款。

跨境电商观察家周明宇指出,当前乱象本质是供应链信息不对称催生的灰色利益链。他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算了一笔账:所谓"越南代工一手货源"若真正履行"货到付款",商家的资金周转周期将长达45-60天,这与海关披露的"7日内签收率不足40%"数据严重背离。"当‘童叟无欺’变成概率游戏,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中越贸易的信用根基。"

截至7月22日18时,事件相关话题在百度搜索热度已达487万次。百度SEO数据显示,"越南代工一手货源如何鉴别"成为上升最快的长尾词,而"货到付款被骗怎么办"的搜索量较上月同期暴涨16倍。值得关注的是,广州互联网法院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受理的跨境电商纠纷中,涉及"越南代工"关键词的案件占比达31%,其中89%的原告曾因"童叟无欺"宣传放松警惕。

在这场信任危机中,也有坚守商业本分的清流。记者联系到一家位于越南太平省的台资代工厂,其大陆区负责人林先生展示了完整的生产视频监控系统:"我们从不在营销页面写‘童叟无欺’,但敢让客户随时抽查产线。"该工厂的阿里巴巴店铺页面显示,所有订单均需预付30%订金,且明确标注"不接受货到付款"。

夜幕降临,深圳华强北的跨境物流集散中心依然灯火通明。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辆悬挂"越南专线"标牌的货车正在装货,包装箱上"货到付款""厂家直供"的贴纸在探照灯下格外醒目。这些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包裹,能否真正兑现"童叟无欺"的承诺,或许只有等到消费者拆开包装的那一刻才能揭晓。

最新爆料!越南代工一手货源货到付款“童叟无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