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热搜!哪里买的进口烟能保真“真伪难辨”
实时热搜!哪里买的进口烟能保真“真伪难辨”
近日,一条"哪里买的进口烟能保真"的疑问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引发消费者对进口烟草制品真伪鉴别的热议。据海关总署7月25日最新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查获走私卷烟2.3亿支,其中仿真度达95%以上的高仿进口烟占比首次突破40%,部分假冒产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三楼隐蔽柜台,标榜"境外代购"的万宝路、HEETS烟弹正在以低于免税店30%的价格流通。商家李某向暗访记者展示的"保真"越南版包装,经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鉴定,其防伪二维码竟能跳转至仿造的验证网站。"这些烟弹的芯片序列号都是批量复制的,普通消费者根本难辨真伪。"中检集团烟草鉴定中心主任王明阳指出。
这场"真伪难辨"的风波已引发连锁反应。7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涉案金额达1700万元的网络售假案,被告人通过搭建"免税直邮"购物网站,将成本12元的假冒日本七星香烟以198元价格销售。庭审披露的聊天记录显示,该团伙专门研究海关查验规律,选择监管相对宽松的宁波港作为主要入境口岸。
在真伪争议持续发酵之际,消费者保真需求催生新型服务业态。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现,"进口烟专业鉴定"服务近期搜索量激增380%,提供该服务的从业者需上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等5项资质证明。但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目前仅有34家机构具备法定鉴定资质,民间鉴定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
这场保真困局背后,暴露出跨境烟草监管的技术滞后。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缉私分局负责人透露,最新截获的仿制IQOS烟具已实现芯片级克隆,常规X光机难以识别。值得关注的是,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版,首次将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纳入防伪溯源体系,要求每盒进口烟弹必须加贴具有国密算法的电子标识。
随着事件持续升级,真假博弈已从实体市场蔓延至鉴定领域。上海烟草集团技术中心最新研发的显微光谱检测设备,能在30秒内识别烟丝中的特有植物碱成分,该技术预计年底前在重点口岸试运行。但打假专家张立伟警示:"犯罪团伙现在使用正品烟丝掺假混合,单纯成分分析可能失灵。"
在这场"真伪难辨"的拉锯战中,普通消费者如何自保?记者实测发现,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政务服务平台"验真"模块,扫描包装二维码可查验进关批次信息。但多位消费者反映,部分通过"人肉代购"入境的散装烟弹仍存在监管盲区。业内人士建议,选择有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平台背书的跨境购渠道,到货后及时登录"中国烟草市场"官网核对电子溯源码。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联合公安部开展"蓝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跨境制售假烟犯罪。在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最新部署的CT智能审图系统,通过比对百万级烟弹三维建模数据,将查验准确率提升至91.7%。这场关乎消费者健康与市场秩序的保真之战,仍在持续更新技术攻防的剧本。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