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卖烟的微信群“一诺千金”

近日,一个名为"一诺千金"的微信社群引发舆论关注。该群以"诚信经营、品质保障"为口号,通过会员制、拼单返利等方式,在多地开展隐蔽性烟草销售活动。记者调查发现,其运营者看似"一诺千金"的服务承诺背后,暗藏非法经营与质量隐患。

热议!卖烟的微信群“一诺千金”

2025年3月下旬,广州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反映,他通过朋友推荐加入"一诺千金"微信群,以每条低于市场价40%的价格购入某品牌香烟。群主王某声称货源来自"免税渠道",并承诺"假一赔十"。然而李先生收货后发现,香烟包装缺少防伪标识,口感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他们当初一诺千金保证正品,现在却推诿说是运输导致的包装破损。"李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群管理团队在接到投诉后,立即将涉事用户移出群聊并更换收款账号。

这种"一诺千金"式营销已形成标准化流程。知情人士透露,该群采用三级审核机制:新成员需缴纳200元保证金,完成三次拼单才能解锁全部商品目录;中级会员可发展下线获取佣金;核心成员享有"48小时极速退款"特权。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查获的运营数据显示,该群2025年第一季度交易流水突破120万元,其中23%订单流向未成年人群体。

"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一诺千金'的心理期待,构建起虚假信任体系。"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教授指出,此类社群往往设置七天无理由退货、先行赔付等规则,模仿正规电商平台服务标准,实则通过频繁更换支付账户规避监管。2024年浙江某法院判例显示,类似案件中仅有12%消费者成功维权,多数因证据不足无法追溯责任主体。

技术对抗持续升级。腾讯安全团队监测发现,"一诺千金"群使用动态口令验证,新成员需输入"YNQJ"暗号才能获取商品链接。其物流系统采用虚拟号码发货,收件人信息与订单数据分离存储。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全国已查处类似涉烟微信群组8600余个,封禁违规账号3.2万个,但仍有15%的群组存活周期超过三个月。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一诺千金"模式正衍生出新型诈骗手段。苏州市民赵女士遭遇"杀熟"陷阱:在连续三个月稳定购烟后,群主以"周年庆特惠"为由诱导她预付5000元订购高档雪茄,收款后立即解散群组。反诈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全国接报23起类似案件,单笔最大损失达8万元。

法律界人士强调,此类行为已突破法律红线。北京某律师事务所烟草合规专员解释:"根据《烟草专卖法》第三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私自销售烟草制品。即便是真品,未取得专卖许可证的网络销售同样违法。"2024年修订的《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明确,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价值超5万元即构成刑事犯罪。

热议!卖烟的微信群“一诺千金”

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专家呼吁多方联动治理。某省级疾控中心调查显示,通过"一诺千金"类社群接触烟草的青少年中,68%首次吸烟年龄低于14岁。这些群组常伪装成"文具代购""模型交流"等主题,使用"解压棒""提神条"等代称规避审查。中国控烟协会研究员提醒:"家长需警惕子女手机中的异常支付记录,学校应加强辨别新型烟草销售手段的教育。"

面对乱象,技术监管与制度创新正在同步推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开发的"涉烟语义识别系统",可自动识别"YNQJ"等132种变形暗语。部分地区试点"烟草消费实名认证",要求线下取货时出示身份证件核验。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破除'一诺千金'式骗局,需要建立覆盖交易全链条的监管体系,让违法者千金散尽,让消费者真正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