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爆料!买烟的app“唾手可得”
独家爆料!买烟的app“唾手可得”
近日,一款名为“烟云速递”的线上购烟应用程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平台宣称“正品香烟30分钟直达”,用户仅需完成手机号验证即可实现“买烟唾手可得”,其便捷性迅速吸引大量消费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款“唾手可得”的app背后,正掀起一场关于未成年人保护与电子烟监管的行业地震。据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烟云速递”运营主体为某科技公司,注册地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采用“前置仓+同城配送”模式,在23个城市设有仓储网点。其宣传页面上“免除线下尴尬”“隐私配送”等标语,精准击中了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4月2日,记者实测发现,该平台虽设置了“年龄确认”弹窗,但使用虚拟号码仍能成功下单,未成年人防护机制形同虚设。
这一漏洞迅速引发监管部门关注。4月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网信办启动专项排查,发现该平台存在三大违规行为:未严格落实身份核验、未设置每日购买上限、部分商品页面使用“健康低害”等诱导性宣传语。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热销榜前十名中,薄荷味细支卷烟占比达70%,这类产品正是不久前多部门联合整治的青少年诱导性烟草制品。
“唾手可得的便利正在摧毁我们多年的控烟成果。”公共卫生专家李明阳教授指出,这类app利用技术手段规避传统监管,其“即时配送”特性使得校园周边50米禁售区的规定失去意义。据某中学教师反映,3月下旬曾查获学生通过该平台订购的香烟,外包装竟伪装成文具盒样式。这种新形态的烟草销售方式,让未成年人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舆论压力,“烟云速递”运营方于4月3日晚间发布声明,称已升级人脸识别系统,并下架全部果味卷烟。但记者4月4日再次实测发现,选择“企业团购”通道仍可绕过身份认证。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平台商品评论区充斥着“学生党必备”“宿舍深夜神器”等暗语,形成隐秘的青少年烟草亚文化圈层。
这场风波暴露出新型烟草销售渠道的监管盲区。与传统烟店需悬挂《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不同,电商平台往往将烟草销售嵌入日用百货类目。某省级烟草稽查人员透露,仅2025年第一季度就查处类似违规案件47起,但违法成本与暴利相比仍显失衡。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试点“电子烟溯源码”系统,要求每笔订单生成独立监管编码,这项技术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在“唾手可得”的便捷性背后,价格体系同样暗藏玄机。记者对比发现,某品牌香烟在平台售价较实体店低12%,但配送费设置呈现“阶梯式增长”——单包配送费8元,整条购买则免运费。这种定价策略实质是变相鼓励大宗采购,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防止烟草制品非法贸易”的条款明显相悖。
截至本报道时,事件出现最新进展:4月4日下午15时,涉事app已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但搜索引擎中仍能检索到多个“烟云速递镜像站点”,这些“狡兔三窟”式的技术规避手段,预示着这场“唾手可得”的攻防战远未结束。正如某位匿名业内人士所言:“只要存在2000亿的烟草电商市场,就会不断有人铤而走险。”
这场由“唾手可得”引发的行业震荡,既暴露出现代科技与传统监管体系的碰撞,也折射出控烟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当买烟变得像点外卖般简单,如何在便利性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考验社会治理智慧的重要课题。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