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关注!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

近日,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在入境快件渠道查获一批伪装成“母婴用品”的日本香烟,涉及万宝路、七星等品牌共计420条。这起案件再次将“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的灰色产业链推上风口浪尖,折射出进口烟草市场监管与消费需求之间的深层矛盾。

据海关通报,该批货物申报价值仅为市场价的31%,纸尿裤包装箱内夹藏的香烟均印有“免税专卖”字样。涉案物流单显示,代购方通过“化整为零”方式,将大宗货物拆分为86个独立包裹,利用个人物品通关额度分批入境。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操作模式,已成为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的典型手法。

中国烟草总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数据显示,正规渠道进口卷烟同比下降18%,但第三方监测机构发现,日本外烟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月均交易量却激增245%。这种明显背离的背后,是代购商利用境内外价差实施的“价格倒挂”策略。以七星烟软蓝为例,日本便利店零售价折合人民币约32元/包,而国内代购价长期稳定在45元左右,较国内烟草专卖店65元的建议零售价形成显著优势。

劲爆关注!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

法律界人士指出,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的现象已触碰法律红线。《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任何主体不得进行卷烟批发、零售业务。北京某律师事务所跨境业务负责人强调:“即便代购数量未达刑事立案标准,累计偷逃税款超10万元即可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今年1-6月,全国海关累计查获烟草走私案件同比上升76%,其中涉及日本外烟的案件占比达58%。

劲爆关注!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

代购产业链的野蛮生长,催生出更隐蔽的流通网络。调查发现,部分代购商开始采用“虚拟定位+闪送接驳”的新型模式,通过修改手机GPS定位制造境内交易假象,再通过同城快递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在深圳某数码城,商家向暗访记者演示了如何用改版路由器伪造IP地址,使交易平台误判商品为“境内现货”。

这种屡见不鲜的规避手段,给市场监管带来全新挑战。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升级“天眼2024”监测系统,新增AI图像识别模块,可自动筛查社交媒体中的外烟销售信息。测试数据显示,新系统对代购广告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9%,日均处理违规信息1.2万条。但仍有代购商通过“日语谐音”“符号替代”等方式绕过滤查,例如将“七星”写作“7?”,把“万宝路”替换为“M路”。

公共卫生专家担忧,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日本烟草制品的焦油含量、尼古丁浓度等指标与国标存在差异,部分型号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上海市疾控中心抽样检测发现,32%的日本代购香烟滤嘴中含有国标禁用的增塑剂,长期吸食可能增加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跨国烟草公司的态度呈现分化趋势。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在最新声明中重申“反对任何形式的非授权销售”,而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却悄然上线支持境外验证的二维码防伪系统。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技术赋能本质上是对灰色渠道的变相认可,可能加剧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的乱象。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互联网法院近日宣判全国首例“跨境代购烟草信息服务平台案”,涉案APP因提供日本外烟比价、转运等撮合服务,被认定构成非法经营罪共犯。该判例为规制新型代购模式提供了司法样本,或将对屡见不鲜的代购产业链形成震慑。

随着暑期出境游高峰来临,浦东机场海关已加装新型毫米波人体扫描仪,可精准识别旅客行李中的条状金属箔包装物。这种专门针对烟草制品的查缉设备,将走私检测效率提升了40%。与此同时,多个电商平台开始试点“跨境烟草关键词熔断机制”,当特定品牌搜索量异常激增时,自动触发限流保护。

在这场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的攻防战中,深圳海关查获的智能走私装置颇具象征意义——改装后的无人机货舱采用温控设计,专门用于维持香烟湿度。这种“科技武装”的走私升级,预示着灰色产业链与监管体系的博弈已进入新维度。

劲爆关注!日本外烟代购“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