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广西代工香烟批发代理“互惠互利”
有料!广西代工香烟批发代理“互惠互利”
近日,广西边境地区再次掀起一场关于越南代工香烟批发代理的舆论风波。一种号称“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在社交平台和地下交易网络中悄然蔓延,吸引着众多渴望低成本创业的个体经营者。这种以“零门槛代理”“一件代发”为卖点的生意,表面看似实现厂家与代理商的共赢,实则暗藏法律风险与健康隐患。
在防城港市某居民楼内,记者见到了化名“陈涛”的年轻创业者。去年刚从职校毕业的他,经朋友介绍接触到越南代工香烟代理业务。“厂家宣传的‘互惠互利’模式很诱人,不需要囤货押款,只要转发朋友圈就能拿提成。”陈涛展示着手机里琳琅满目的香烟图片,其中不乏“中华”“芙蓉王”等知名品牌的仿制品。据他透露,上线供货商承诺每单抽取15%-20%佣金,月入过万并非难事。
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正依托社交电商的渠道快速扩张。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代理商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隐晦广告,利用“免税正品”“厂家直供”等话术吸引客源。成交后,代理商只需将客户地址转发给越南供货方,就能实现“零库存”运营。南宁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透露,近期查获的跨境快递中,越南代工香烟多伪装成茶叶、工艺品进行运输,日均截获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7%。
所谓“互惠互利”的背后,实则暗藏双重风险。梧州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反映,其丈夫通过微商渠道购买的越南代工香烟,吸食后出现持续性咳嗽。“这些香烟包装与正品几乎无异,但烟丝里混着不明颗粒物。”经检测机构抽样,部分越南代工香烟焦油含量超标2.3倍,重金属含量更是达到国家标准的4倍以上。业内人士表示,跨境代工香烟普遍缺乏质量监管,生产过程中可能添加工业香精和助燃剂,长期吸食将严重危害呼吸系统健康。
更值得警惕的是,“互惠互利”模式正在衍生新型违法犯罪。去年破获的“3·16特大制售假烟案”中,犯罪团伙在广西山区设立12个地下加工点,将越南走私烟丝与本地劣质烟草混合加工,通过1688等平台销往全国。主犯王某供述,其团伙发展的“互惠”代理商超2000人,年资金流水达7.8亿元。这些非法利益链条不仅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更与洗钱、走私等跨境犯罪形成勾连。
面对愈演愈烈的代工香烟乱象,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广西海关近日查获的跨境包裹中,越南代工香烟占比从去年四季度的18%骤升至34%,查扣总量突破120万支。自治区公安厅联合烟草专卖局开展的“清源行动”,三个月内捣毁地下加工窝点26处,冻结涉案资金超2.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案件中约60%的参与者与陈涛类似,都是被“互惠互利”话术诱骗入局的年轻人。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任何未经许可的烟草制品生产、销售均属违法,即便是“零库存”代发模式,参与者仍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南宁市某律师事务所近期处理的17起相关案件中,代理商被判处的罚金均超过违法所得三倍,其中三人因涉案金额巨大面临刑事追责。
在这场“互惠互利”的幻象之下,暴露出的不仅是监管难题,更是特定群体对低成本创业的畸形渴望。正如陈涛在采访最后所言:“当时只觉得是互惠互利的正经生意,哪知道会触碰法律红线。”如何从根本上遏制代工香烟的灰色产业链,或许需要从完善边境监管、加强普法宣传、拓宽合法就业渠道等多维度着手,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秩序的净化与青年创业者的保护。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