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免税外烟一手批发广西“地大物博”
今日快讯!免税外烟一手批发广西“地大物博”
近日,广西崇左市一处边境物流园区的联合执法行动,揭开了"免税外烟一手批发"产业链与"地大物博"区位优势被滥用的黑色交易网。海关缉私部门在查封的仓库中发现仿制免税标识的香烟4300余条,查扣的账本显示该团伙近半年交易额突破900万元。这场代号"边盾2025"的专项行动,将依托广西"地大物博"地理条件滋生的非法烟草贸易推向舆论焦点。
在南宁市经营便利店的黄女士(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3月初,她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自称"东盟免税直供"的批发商,对方以"广西地大物博、边境通道便捷"为卖点,承诺提供"海关免检直达"的免税外烟。"视频里穿着制服的人在查验集装箱,背景还能看到友谊关口岸的标牌。"被"一手货源"吸引的黄女士订购了200条香烟,到货后却发现所谓"越南代工"的烟丝掺杂着不明碎屑。当她要求退货时,对方却出示伪造的《中越跨境贸易合作备忘录》作为"质量担保"。
"利用广西地大物博的边境线走私,已成为行业潜规则。"烟草行业分析师王振宇指出,不法分子通常采取"三线并行"策略:通过东兴、凭祥等陆路口岸夹带少量正品建立信任,借助北部湾海域大规模走私伪劣产品,再利用广西密集的物流网络辐射全国。2024年查处的"防城港12·15案"中,犯罪团伙就曾租用真实边民互市贸易车辆,将假冒香烟混装于热带水果集装箱蒙混过关。
法律界人士提醒,所谓"地大物博"的区位优势正被扭曲为违法犯罪的保护伞。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证通过边境贸易渠道销售烟草制品,即便货品属实也构成走私。2025年1月崇左查获的周某团伙,正是利用"边民每日8000元免税额度"政策,雇佣数百名边民"化整为零"携带香烟入境,再集中批发至内地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非法批发商深谙"地理+心理"双重营销。他们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无人机航拍的边境线全景,配以"地大物博、渠道通天"的解说词;伪造海关人员巡查的VR全景视频时,特意加入当地方言对话增强可信度。在某被查封的"话术培训课件"中,明确要求业务员向客户强调:"广西14个边境县市就像天然屏障,我们的货永远走在监管盲区。"
面对跨境走私的技术升级,监管部门启动"数字边关"建设工程。广西烟草专卖局4月2日上线"边境贸易烟草溯源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边民互市贸易全流程。但记者实测发现,仍有不法分子利用深度伪造技术生成虚假溯源信息,这种"科技魔高一丈"的对抗仍在持续。
"真正的地大物博不应成为犯罪温床。"南宁海关工作人员透露,正规边贸烟草交易需同时具备《烟草专卖品准运证》和《边境贸易进出口备案清单》,所有货品必须进入海关监管场所。那些宣称"绕过繁琐手续、直达终端市场"的批发商,本质都在实施跨境走私。
随着东盟博览会临近,边境贸易活动日趋频繁。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建议重点核查三个要素:供应商是否具备《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货品能否在"中国烟草专卖政务网"验证、物流信息是否接入海关总署跨境追溯系统。对于已遭遇欺诈的经营者,可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热线进行实名举报。
在这场关乎"地大物博"声誉的保卫战中,唯有强化"技防+人防"协同机制,才能遏制边境贸易异化为黑色通道。业内人士呼吁建立中越跨境烟草联合打假中心,共享制假售假情报;法律专家建议修改《边境贸易管理条例》,将"异常频繁的小额免税交易"纳入智能风控模型。当"地大物博"回归其地理禀赋的本真价值,西南边陲的商贸活力方能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