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低价正品香烟批发零售“童叟无欺”
围观!低价正品香烟批发零售“童叟无欺”
近日,一条标榜"童叟无欺"的低价正品香烟交易链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据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以"厂家直供""海关扣押"等话术,通过短视频弹窗、即时通讯群组等渠道兜售卷烟,形成一条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链。这一现象已引起多地执法部门警觉,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第一季度通报显示,全国查处非法卷烟案件同比激增89%,其中涉及"低价正品"宣传的投诉占比达63%。
4月1日,上海消费者王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受骗经历。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免税正品支持验货"的广告,以市场价45%的折扣购入两条某品牌香烟。"商家声称'童叟无欺',支持货到付款,但拆开发现是劣质假烟。"王先生提供的交易记录显示,对方使用"XX商贸"等模糊名称开具电子收据,收款账户在完成交易后立即注销。这种精心设计的骗局,使得"童叟无欺"的承诺沦为欺诈工具。
调查发现,这类"低价正品"交易暗藏多重风险。犯罪团伙常将走私烟与仿制烟混装销售,在浙江某口岸3月28日查获的案件中,标称"正品批发"的237箱卷烟中,41%为非法生产的假冒产品,焦油含量超标2.3倍。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假烟检测出禁用工业香精,长期吸食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所谓'童叟无欺'的批发零售,实质是违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心理实施的精准诈骗。"中国政法大学市场监管专家李岩指出,犯罪团伙通过伪造海关完税证明、篡改物流信息等手段制造正品假象,其资金通过虚拟货币钱包流转,最终流向境外账户。某第三方支付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3月涉及烟草交易的异常账户举报量环比上升137%,其中79%的收款账户存活周期不足48小时。
在技术手段加持下,非法交易呈现专业化趋势。广州警方4月2日通报的案件显示,某团伙利用改号软件伪造物流信息,将发货地伪造成保税区。其仿制的32位区块链追溯码甚至能通过部分扫码软件验证,直到专业机构使用紫外线检测仪才发现印刷瑕疵。这种"以假乱真"的手法,使得"童叟无欺"的包装沦为犯罪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交易正在向县域市场渗透。湖南某县市场监管部门3月29日查获的案例中,违法分子以"扶贫助农"名义向农村小卖部供货,实际销售的却是非法生产的劣质烟。检测报告显示,这些香烟的苯并芘含量超标14倍,重金属残留量达到国家标准的6.8倍,与商家宣称的"童叟无欺"形成强烈反差。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卷烟货值超过5万元即构成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网络售烟存在电子证据固定难、跨境管辖权界定模糊等问题。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近三年审结的非法经营烟草案件中,仅有26%的消费者成功追回损失,凸显"童叟无欺"交易模式的风险性。
面对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3月25日升级卷烟追溯系统,新增AI图像识别功能。消费者扫码即可查验产品从烟叶种植到零售终端的全流程信息,目前已有92.3%的正规渠道卷烟实现"一物一码"管理。公安部开展的"净网2025"专项行动,已将非法网络售烟列为重点打击对象,截至4月3日全国已关闭违法网站87个,冻结涉案资金超3.1亿元。
在浦东机场免税店,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正规购买流程:"消费者需持身份证在海关监管区完成交易,每笔数据实时上传国家系统。"这种阳光化操作与网络上的"童叟无欺"私下交易形成鲜明对比。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海关"人脸识别+电子围栏"技术的推广应用,非法香烟的流通成本将持续攀升。
本报提醒消费者,切勿轻信"低价正品香烟批发零售"宣传,购买烟草制品应选择具备《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店铺。如发现违法线索,可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核查属实的最高可获5万元奖励。在这场净化市场的攻坚战中,既需要执法部门的雷霆出击,也需要每位公民筑牢防范意识,共同抵制披着"童叟无欺"外衣的非法交易。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