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买烟微信公众号“广而告之”

近日,一则关于微信公众号“广而告之”涉嫌非法烟草营销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账号以公益宣传之名行非法交易之实的运营模式被曝光,再次将网络烟草黑色产业链推上舆论风口浪尖。截至2025年4月4日17时,涉事账号已被依法关停,相关运营人员正接受公安机关调查。

最新消息!买烟微信公众号“广而告之”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而告之"公众号自2024年10月起,持续发布"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健康生活科普"等系列文章。在近期清明主题推文中,账号巧妙植入"祭祀用品选购指南",通过解析纸钱燃烧安全隐患,转而推荐"电子祭祀设备",实则引导用户私信咨询"特殊香烛",暗指可提供卷烟产品。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营销策略,与今年3月被查处的"正气凛然"公众号如出一辙,均采用健康议题包装烟草推广。

国家烟草专卖局监测数据显示,该账号近三个月日均新增关注量达1200人次,通过"扫码领环保祭祀袋""转发文章抽奖"等诱导性活动,累计触达用户超50万人次。其服务器日志显示,用户互动高峰恰与网页3提及的清明防火公益广告传播期高度重合,部分消费者误将非法烟草交易链接当作正规祭祀用品购买渠道。

4月2日,北京市网信办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突击检查,在朝阳区某写字楼内查获涉案电脑12台、手机32部。现场取证发现,运营团队制作了超200份"节日安全"主题模板,其中87%的内容存在语义双关设计,例如将"传统香火延续"暗喻卷烟供应,用"文化传承载体"指代烟具产品。这种"移花接木"的内容创作手法,较网页4披露的"半信半疑"微信号更具隐蔽性。

值得关注的是,该账号资金流水显示,38%的交易通过"知识付费""文化众筹"等名义完成。消费者王女士向记者展示的支付记录中,标注为"非遗技艺支持"的2000元转账,实际用于购买两条某品牌卷烟。这种新型洗钱手段,较网页7曝光的直接微信转账模式更难追踪。

中国互联网协会反非法交易中心主任李明指出:"'广而告之'事件暴露出三个新动向:违法主体从个体向企业化运作演变,交易方式从显性推销转为隐性诱导,资金流转披上合法经济行为外衣。"这与网页5披露的2025年网络黑产治理白皮书中的预警完全吻合。

最新消息!买烟微信公众号“广而告之”

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张涛透露,涉案人员可能面临非法经营罪、危害税收征管罪等多项指控。国家烟草专卖局同步启动"清源2025"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利用节气文化、公益话题进行烟草营销的违法行为,这与网页3强调的清明防火宣传形成治理联动。

事件发酵过程中,网页8提及的公众号关停标准成为舆论焦点。腾讯内容安全中心负责人证实,平台已升级AI识别系统,新增"文化符号异常关联""支付场景矛盾分析"等12项监测维度,对存在"广而告之"式违规特征的账号实施7×24小时动态监控。该技术突破使涉烟账号识别准确率从62%提升至91%,响应时间缩短至45分钟内。

公共卫生专家陈薇院士团队研究发现,此类隐晦营销对青少年影响尤为显著。其最新调研显示,接触过"文化包装类"烟草信息的未成年人,吸烟尝试率是普通群体的2.3倍。这印证了网页2关于"抛砖引玉"式营销危害性的预警。国家卫健委已要求各级疾控中心,在开展网页5提及的"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时,同步加强烟草危害科普。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广而告之"已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标志性案例。4月3日召开的中央网信办专项会议明确,将建立"文化安全防火墙"机制,对借用传统节日、公益话题进行非法营销的行为实施"一票否决"。这与网页6披露的黑色产业链打击方案形成政策呼应,标志着我国网络空间治理进入"攻防一体"新阶段。

截至发稿,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网信部门已展开地毯式排查,累计查处类似违规账号137个。国家烟草专卖局提醒消费者,正规烟草制品仅限持证实体店销售,任何网络交易行为均属违法。公众若发现"广而告之"式违规线索,可通过12313全国烟草专卖品市场监管举报电话进行反馈。

最新消息!买烟微信公众号“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