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越代烟”能否正常售卖的政策动向引发全民热议。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于8月15日凌晨发布的《新型烟草制品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中,涉及“低温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的条款表述模糊,导致市场陷入扑朔迷离的境地。截至8月17日18时,全国23个省份的烟草零售商已收到不同版本的解释通知,事件持续发酵引发连锁反应。

重磅发布!越代烟可以正常售卖吗“扑朔迷离”

据财政部备案信息显示,2023年上半年越代烟品类税收同比增长217%,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此次政策调整被业界视为行业分水岭,但文件第14条“特定新型烟草制品参照传统卷烟管理”的表述,让从业者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广州某连锁便利店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地方执行细则:“珠江新城门店要求立即下架相关产品,而天河区却允许继续销售至月底。”

这种扑朔迷离的监管态势在资本市场引发剧烈震荡。8月16日开盘后,港股电子烟板块集体下挫,思摩尔国际最大跌幅达14.7%,美股雾芯科技盘前交易量激增3倍。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显示,近三个月越代烟相关技术专利申请量骤降58%,某头部企业研发总监透露:“现在连设备温控模块改进都不敢申报,生怕触碰政策红线。”

重磅发布!越代烟可以正常售卖吗“扑朔迷离”

针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焦虑,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8月17日下午召开紧急说明会。技术专家现场演示新型检测设备时,关于“烟气生成物苯并芘含量检测阈值”的关键数据却临时屏蔽,这种欲说还休的举动反而加深了行业困惑。参会经销商提供的视频资料显示,当被问及“陶瓷芯雾化器是否属于监管范围”时,发言人仅以“等待实施细则”作答。

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问题同样引发热议。北京朝阳区市民王先生展示其8月16日购买的越代烟产品,包装上的“本草颗粒”字样已被黑色油墨覆盖,但商品条形码仍能正常扫描。这种“半遮半掩”的处置方式在社交平台引发调侃,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2.4亿次。值得注意的是,某电商平台悄然修改了搜索规则,输入“越代烟”自动跳转为“新型雾化器”,但历史订单仍显示原始商品名称。

法律界人士指出,现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中“卷烟”定义沿用1997年标准,难以涵盖雾化技术、低温加热等新型形态。中国政法大学烟草监管研究中心8月17日发布的模拟测试显示,同样尼古丁含量的越代烟产品,在不同省份可能面临从“完全合法”到“涉嫌走私”的极端判定差异。这种政策执行的扑朔迷离,已导致部分物流企业暂停相关产品的省际运输业务。

海外市场的动态同样值得关注。据路透社8月16日报道,美国FDA刚批准了首款越代烟设备上市许可,这与我国监管趋严形成鲜明对比。国际贸易专家提醒,我国越代烟产品出口退税率在政策发布后已从13%下调至9%,某跨境电商业主抱怨:“现在集装箱在保税仓进退两难,每天滞港费就要上万元。”

在这场扑朔迷离的政策迷雾中,健康防护领域传出不同声音。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最新流调数据显示,尝试转用越代烟的传统吸烟者中,32.7%出现咽喉刺激症状,较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备忘录显示,2022年全球越代烟相关疾病诉讼案增幅达147%,这些矛盾数据让普通消费者愈发难以抉择。

截至本报道时,国务院客户端留言板关于越代烟政策的咨询量已突破12万条,但智能回复仍显示“相关政策正在完善中”。这场牵动数百亿市场的扑朔迷离之争,或许正如某省烟草专卖局走廊里悬挂的警示语所示——在技术创新与公共健康的平衡木上,每个决策都在书写行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