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香烟厂家直接供货!“有恃无恐”
近日,杭州市民李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免税香烟厂家直销"广告,付款398元购买两条某品牌香烟后,发现过滤嘴存在明显异味。当他向商家索要质检证明时,对方竟嚣张回应:"我们和厂家签了直供协议,有恃无恐!"这起消费纠纷揭开了一个更庞大的灰色产业链——部分香烟生产商正通过隐蔽渠道绕过监管体系,直接向终端消费者供货。
记者暗访发现,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厂家直发香烟"关键词,立即弹出47家标注"烟草公司授权"的店铺。这些商家通过"拍烟标发实物""茶叶罐伪装"等方式规避监管,其中销量最高的店铺月成交超过6000单。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商品详情页直接展示印有"仅供出口"字样的香烟包装,公然违反《烟草专卖法》第二十九条关于禁止倒卖烟标的明文规定。
"这些厂家敢如此有恃无恐,根源在于新型销售渠道的监管盲区。"长期研究烟草行业的法律顾问张明阳指出,当前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新型销售模式,使得传统的属地化监管机制难以有效覆盖。某品牌香烟代工厂离职员工向记者透露,个别中小型烟厂为消化过剩产能,会私下将残次品香烟以每件(50条)低于市场价40%的价格批量出售给灰产经销商。
在江苏省近日破获的"4·23非法经营案"中,执法人员现场查获的账本显示,某地烟厂销售科科长竟亲自参与组建了覆盖12个省份的直销网络。该团伙利用物流系统漏洞,通过"化整为零"方式将香烟伪装成文具、玩具进行跨省运输,两年内累计销售金额达2.3亿元。这种厂家与灰产势力深度绑定的操作模式,已然超出普通倒卖行为的范畴。
"当生产端开始有恃无恐,整个监管链条就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王立群教授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2024年1-5月送检的非法渠道香烟中,焦油含量超标样本占比达38%,较正规渠道产品高出27个百分点。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样品检出违禁添加剂罗望子胶,这种物质会加速尼古丁吸收,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升4倍。
在广东佛山某物流园区,记者目睹了触目惊心的一幕:成箱的"厂家直供"香烟被随意堆放在露天场地,包装上的防伪标识却显示这些本该在恒温仓库储存的产品,已经历长达半个月的暴晒和雨淋。当被问及仓储规范时,现场工作人员竟反呛:"又不是卖给你们正规商店的货,讲究这么多干嘛?"这种对产品质量的漠视态度,折射出灰色产业链从业者的普遍心态。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多地烟草专卖局已启动专项整治。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近日对某直播平台开出120万元罚单,因其纵容7家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店铺持续经营达9个月。值得关注的是,浙江、江苏等地已试点"电子溯源码+人脸识别"的智能监管系统,通过给每包香烟赋码,实现对流通环节的全流程追踪。
"消费者以为捡了便宜,实则是在用健康买单。"公共卫生专家李晓峰教授提醒,非法渠道香烟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其销售过程完全脱离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在深圳某中学周边便利店,记者实测发现无需任何身份验证即可购买到"厂家直销"的薄荷味细支香烟,这种明显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产品设计,暴露出监管体系的新漏洞。
当记者尝试联系涉事厂家时,三家被消费者投诉的企业均以"经销商个人行为"为由推卸责任。这种敷衍态度与他们在销售环节的"有恃无恐"形成鲜明对比。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即便厂家没有直接参与销售,若明知经销商存在非法经营行为仍持续供货,同样构成非法经营罪共犯。
截至本报道时,李先生购买的问题香烟经第三方检测机构确认为非法生产品,当地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这个普通消费者的维权行动,或许将成为撬动整个灰色产业链的支点。随着"清源2024"专项行动在全国铺开,那些曾经有恃无恐的违规者终将明白:在法治框架下,没有任何监管飞地能成为法外之地。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