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福建香烟一手货到付款“一手遮天”
聚焦!福建香烟一手货到付款“一手遮天”
近日,福建省烟草市场曝出新型交易乱象。多位消费者向本报反映,部分商户以"一手货到付款"为名实施强制交易,消费者在验货环节频频遭遇"钱货两失"的困境。这场被业内人士称为"一手遮天"的行业潜规则,正在侵蚀烟草零售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厦门经营茶叶店的陈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亲身经历。8月15日,他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自称"福建香烟一手货源"的供应商,对方承诺"货到付款、假一赔十"。但当快递送达时,配送员以"公司规定"为由要求先支付全款6800元方能拆箱。迫于急需送礼的压力,陈先生扫码付款后,发现箱内20条"七匹狼(金砖中支)"竟有14条存在明显霉变。"这就是典型的'一手遮天',他们完全控制了交易环节的主动权。"陈先生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商家在其投诉后迅速将其拉黑。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一手遮天"的交易模式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在泉州某物流集散中心,工作人员透露部分快递公司与烟草商户签订特殊协议:配送员需确保货款到账后才允许开箱验货,每单可获15%的佣金提成。这种操作明显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关于"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的规定,却因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等得以长期存在。
"所谓'一手货到付款'本质是风险转嫁。"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处负责人表示,今年1-7月已查处类似案件43起,涉案金额超320万元。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户利用消费者对"一手货源"的信任心理,将临期或瑕疵商品混入整箱销售。8月20日启动的"清源2023"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在某仓库查获的600余条问题卷烟,外包装喷码均被故意磨损,彻底切断追溯路径。
这种"一手遮天"的运作模式为何屡禁不止?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明分析:"违法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现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对个人违法最高处罚5万元,但一个中型团伙月流水可达百万。"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平台为逃避监管,将交易链接伪装成"茶叶礼盒""文创产品",待消费者付款后才告知实际发货内容。
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了更隐蔽的操作手法。某离职的物流公司主管告诉记者,部分商户会采取"AB面发货"策略:展示给消费者的物流信息显示发出的是正品,实际装箱时替换为瑕疵品。"当消费者想维权时,商家就拿出伪造的出货视频,反咬买家调包,这手'遮天'戏码演得滴水不漏。"这种精心设计的套路,使得福州鼓楼区市场监管局今年接到的27起相关投诉中,成功调解的仅有3起。
面对愈演愈烈的"一手遮天"乱象,监管技术手段正在升级。记者从福建省反诈骗中心获悉,8月起正式启用的"烟草物流溯源系统",可通过比对快递面单信息与烟草专卖配送数据,在48小时内锁定异常交易。该系统试运行期间,已在漳州破获涉案金额超80万元的假烟配送团伙。
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王艳强调:"任何形式的'一手遮天'行为都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剥夺。"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25日最新修订的《互联网烟草制品交易管理细则》中,已明确要求"网络交易必须保证验货环节优先于付款环节"。这项被称作"破天条款"的新规,或将有效遏制强制交易乱象。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回访遭遇"一手遮天"陷阱的陈先生得知,其投诉已由厦门市消保委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这场由"货到付款"引发的信任危机,暴露出新型烟草交易中的监管盲区。当技术赋能遇上制度完善,"一手遮天"的灰色空间还能存在多久?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只有让阳光照进交易链条的每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买卖两清'的市场本义。"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