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福建厂家直销招商供货“饥饿营销”
重磅!福建厂家直销招商供货“饥饿营销”
近日,一场围绕"厂家直销招商供货"的商业争议在福建制造业圈掀起波澜。晋江某运动鞋代工厂被曝通过"饥饿营销"手段操控货源投放,其以"独家代理权"为诱饵吸引全国经销商预付货款,实际供货量却不足承诺的30%,导致数百商户陷入资金周转困境。这场披着"直销让利"外衣的营销游戏,暴露出部分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畸形操作。
2023年11月17日,在莆田某招商会上,来自湖南的经销商张先生(化名)与"速捷制造"签订了年度500万元的供货协议。该企业承诺"厂家直销"模式下可提供低于市场价25%的货源,并赠送区域独家代理权。然而截至2024年2月,实际到货量仅142万元,且热门款式长期显示"库存紧张"。张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厂家业务员多次以"生产线调整""原料短缺"为由延迟发货,却同步在直播平台以更高价格零售同类商品。"这分明是左手控货、右手抬价的‘饥饿营销’套路。"张先生愤慨表示,其门店因缺货已流失63%的长期客户。
这种"招商-控货-溢价"的三段式操作正在形成标准化流程。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福建厂家在招商阶段刻意夸大产能,收取预付金后通过人为制造"产能瓶颈"维持市场饥渴度。泉州某服装厂内部文件显示,其2023年实际产能利用率仅为72%,却在招商手册中标注"产能满载需提前半年排单"。更隐秘的是,这些企业通过关联公司以"二级代理商"名义在电商平台高价出货,形成闭环利益链。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制造业合同纠纷案件中,涉及"供货量不足承诺50%"的占比从2022年的17%飙升至34%。
"饥饿营销正在异化为商业欺诈。"福州大学供应链研究中心王教授指出,部分企业滥用"厂家直销"概念,其本质是将传统经销体系的库存风险转嫁给下游商户。在莆田查处的典型案例中,某鞋企要求经销商预付全款,却将60%资金用于高息理财,仅用40%投入生产,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模式已涉嫌违法经营。
医疗检测机构的意外发现揭开更深层黑幕。在送检的某批"直销特供"运动鞋中,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11倍,这类可通过皮肤接触渗透的塑化剂,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令人震惊的是,涉事企业通过篡改质检报告日期,将2022年库存积压商品伪装成"2024新款直销货源"。这种"清库存"与"饥饿营销"结合的操作手法,正在将过期商品、劣质产品推向市场。
面对汹涌舆情,福建省工信厅于3月启动"阳光供应链"专项行动,要求所有"厂家直销"项目必须公示实时产能数据,并在合同中明确违约赔偿条款。新上线的"八闽智造"监管平台,通过对接企业ERP系统,可动态监测生产计划与实际出货量的匹配度。在首批试点的47家企业中,已有3家因数据异常被暂停招商资格。
这场整顿风暴倒逼行业转型升级。晋江某知名鞋企推出"透明工厂"计划,向签约经销商开放生产线实时监控,每双鞋的原料采购、生产进度、质检报告均可在线追溯。更值得关注的是,厦门自贸区试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经销商凭智能合约即可获得履约保险,若厂家未按约定供货,系统自动触发赔偿程序。
当记者暗访泉州某产业园时,某工厂招商部正在培训新员工:"要持续给客户灌输货源紧张的概念,每次发货量控制在需求的60%左右。"会议室白板上"饥饿度=利润率"的公式格外刺眼。这些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背后,暴露的是对商业诚信的漠视。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和消费者辨识能力的提升,此类"伪直销真套路"的商业模式,终将在阳光下现出原形。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