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卖高仿烟的微信“广而告之”
最新消息!卖高仿烟的微信“广而告之”
近日,一个名为“广而告之”的微信账号因涉嫌销售高仿卷烟被浙江警方立案侦查。该账号通过朋友圈发布“免税正品”“支持验货”等宣传语,以“一件代发”模式向全国23个省市输送假冒伪劣卷烟,涉案金额超600万元。这场由社交平台滋生的“卖高仿烟的微信‘广而告之’”乱象,再次将灰色产业链的隐蔽性、危害性推向公众视野。
家住杭州的消费者王女士(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2025年3月中旬,她在浏览短视频时被一则“中华细支特价298元/条”的广告吸引,添加名为“广而告之”的微信后,对方发送了带有防伪码的烟盒照片,并承诺“扫码验真伪,假一赔十”。收到货后,王女士发现香烟口感异常,扫码显示“该码已被验证367次”,这才意识到陷入骗局。“他们用‘广而告之’的名字伪装成正规商家,朋友圈全是客户转账截图,谁能想到是陷阱?”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据浙江省烟草专卖局披露,2025年一季度受理的网购假烟投诉中,72%涉及微信交易。
记者调查发现,“卖高仿烟的微信‘广而告之’”已形成产业化运作。犯罪团伙通过批量注册“A烟酒直营”“免税仓直邮”等微信账号,使用虚拟定位功能规避地域监管。在查获的某涉案电脑中,警方发现其配备自动回复系统,可同时处理2000个客户咨询,预设的48条“广而告之”话术包含“海关扣押货”“内部渠道”等诱导性表述。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高仿烟使用工业香精和劣质烟丝,经检测焦油含量超标4.8倍,苯并芘等强致癌物含量达到正品的17倍。
这种“卖高仿烟的微信‘广而告之’”模式正遭遇法律重拳。2025年3月28日,重庆渝北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售假案,犯罪嫌疑人左某通过微信发展二级代理商,利用虚拟货币结算赃款,现场查获假冒软中华等品牌卷烟150余条。而在贵州纳雍县,被告人杜某因持续三年通过微信“广而告之”销售假烟93万元,被法院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6.4万元。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类行为已涉嫌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情节严重者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高仿烟流通呈现‘去中心化’新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俊海分析,犯罪团伙将制假、引流、支付环节拆解,使用“广而告之”等中性词汇规避审查。在某暗网论坛,记者发现名为《微信养号攻略》的教程详细教授如何打造“正规烟商”人设:每天转发民生新闻,定期发布仓库盘点视频,用“正品”“支持验货”等话术建立信任。这种精心设计的“广而告之”策略,使得普通消费者难辨真伪。
面对监管难题,多方协同治理机制正在形成。微信安全中心4月2日升级风控系统,新增“烟草交易模型”,通过语义分析和资金流向监控识别可疑账号。浙江省则建立“网络涉烟线索智能研判平台”,2025年以来已锁定137个“卖高仿烟的微信‘广而告之’”集群账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提醒,消费者若发现微信“广而告之”售烟信息,可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热线举报,切勿轻信“特殊渠道”“免税正品”等宣传。
在这场“卖高仿烟的微信‘广而告之’”治理攻坚战中,技术赋能成为关键突破口。阿里安全团队研发的“假烟AI识别系统”,能通过包装印刷网点密度、激光防伪图层等138个特征点辨别真伪,准确率达99.3%。而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应用,让每包卷烟从生产到零售的全流程信息不可篡改。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所言:“打击网络售假需要斩断‘广而告之’的信息链、资金链和物流链,让灰色产业无处遁形。”
截至4月4日,浙江警方对“广而告之”账号的侦查已牵出涉及福建、广东等地的制假窝点,更多细节仍在进一步披露中。这场由微信端蔓延的假烟风暴,既警示着网络非法交易的复杂性,也考验着数字时代的综合治理智慧。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