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进口便宜的香烟“物超所值”
重磅消息!进口便宜的香烟“物超所值”
近日,浙江宁波消费者张伟在东京羽田机场免税店购买的三条"中华"香烟引发热议——这些标价折合人民币15元/包的香烟,其包装竟与国内售价70元的同款产品完全一致。这场由社交平台"开箱视频"引爆的争议,将"进口便宜的香烟'物超所值'"推上舆论风口浪尖,同时也揭开跨境烟草市场的重重迷雾。
4月3日凌晨,张伟在抖音发布视频称:"同样的'中华'烟,日本买三条才抵国内一条价。"画面中,免税店电子屏显示"中华(硬)3条装特惠套餐"售价4500日元(约合人民币225元),单价较国内便宜81%。该视频12小时内获赞超50万次,评论区涌现大量"求代购"留言,但也有人质疑:"这种'物超所值'是否存在猫腻?"
"价格差异本质是税收政策的镜像投射。"上海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副所长陈立平向记者解释,我国卷烟综合税费占比达68%,其中消费税实行从价从量复合计税,调拨价70元以上的高档烟税率高达56%。而日本对进口烟仅征收关税(16.6%)和消费税(8%),叠加出口退税政策,形成显著价差。以某品牌卷烟为例,出厂价约8元,国内零售价达70元,而在日本终端仅售15元。
这场价格风暴背后,暗流涌动的灰色交易正在考验监管神经。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近日查获一起新型走私案,涉案团伙利用"化整为零"战术,通过200余个微信账号以"物超所值"为噱头销售走私烟,单日流水超80万元。执法人员发现,部分所谓"免税烟"实为越南代工厂生产的仿制品,其烟丝焦油含量超标2.3倍。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法律专家李恩泽指出:"这些'超值香烟'多数涉嫌走私或假冒,消费者可能面临健康与法律双重风险。"
消费者的认知矛盾在张伟身上体现得尤为典型。他向记者展示了两条外观相同的"中华"烟:一条购自国内专卖店,另一条来自代购渠道。"代购烟扫码显示'正品',但燃烧速度比专卖烟快1/3。"这种困惑催生了民间鉴真技术的升级。辽宁零售户孟军发明的"一摸二看三比较"鉴烟法近期在短视频平台走红,通过观察烟膜弹性、压胶波纹等细节,可在20秒内完成初步鉴别。福州海关更研发了便携式光谱仪,能通过激光扫描瞬间识别烟丝成分。
面对乱象,行业生态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3月2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金叶2025"专项行动,要求跨境包裹超过两条香烟必须提供《进口卷烟准运证》。阿里巴巴国际站同步上线"烟草溯源"功能,买家可实时查看商品通关记录与完税证明。这些举措虽压缩了灰色空间,但也引发新的争议——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抱怨:"合规进口手续繁琐,'物超所值'变成'望洋兴叹'。"
在这场价值博弈中,一组数据耐人寻味: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查获走私卷烟数量同比下降18%,但相关投诉量反增27%。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晔认为:"当'超值'成为消费刚需,单纯堵截难以治本,需要构建更透明的国际定价机制。"其团队测算显示,若将我国高档烟消费税下调至40%,零售价可降低22%,同时保持财税总收入基本平稳。
截至本报道时,张伟购买的"超值香烟"经专业机构检测,确系正规出口产品。但检测报告同时显示,该批香烟焦油量标注为10mg,实测值达13.2mg,超出我国现行标准32%。这个戏剧性转折,为"物超所值"的商业神话蒙上阴影——当价格优势与质量隐患并存,消费者究竟该如何抉择?答案或许藏在宁波市场监管局的警示标语中:"超值未必真实,理性方得长久。"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