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电商烟一件代发“无本生意”
提醒!电商烟一件代发“无本生意”
近日,一种名为“电商烟一件代发”的新型经营模式引发监管部门高度警觉。据浙江杭州烟草专卖局通报,7月15日破获的非法经营案中,犯罪团伙通过拼多多、抖音小店等平台,以“零成本创业”为噱头发展下线代理商,三个月内形成覆盖29省156市的电子烟非法销售网络,涉案金额超1200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该模式核心在于“无本生意”的裂变机制。上游供应商向代理商提供标准化话术模板和自动分账系统,代理商只需在社交平台转发商品链接,每促成一件价值368元的电子烟订单,即可抽取108元佣金。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运作模式,使得某大学生代理张某在两个月内非法获利17万元,直至7月18日被江苏盐城警方刑事拘留。
值得注意的是,不法分子利用电商平台算法漏洞实施精准推送。在拼多多近期下架的237家涉事店铺中,82%的违规商品标题包含“代发”“无货源”等诱导性关键词。浙江市场监管总局溯源数据显示,这些店铺平均存活周期仅11.3天,但通过不断更换营业执照和收款账户,形成“打地鼠”式监管困局。
物流环节暴露的监管盲区同样触目惊心。7月22日,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截获的走私包裹显示,涉案电子烟被伪报为“蓝牙耳机配件”通关,外包装印着“无尼古丁”虚假标识。这种“化整为零”的运输策略,使得单个快递包裹案值始终控制在500元刑事立案标准之下,给案件定性带来法律争议。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无本生意”已涉嫌多重违法。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烟草专案组负责人分析,根据《电子烟管理办法》第26条规定,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擅自开展代发业务,即便未直接接触货物,仍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共犯。而刑法第225条明确,非法经营电子烟数额超5万元即达立案标准。
面对舆论质疑,主要电商平台已启动应急机制。拼多多风控中心7月24日更新的审核规则中,新增11项电子烟关联词屏蔽清单,包括“雾化器替代”“戒烟神器”等变体表述。抖音电商则上线AI语义识别模型,对“一件代发”“无本创业”等敏感词组实施实时拦截,系统日志显示,该模型日均处置违规直播达376场次。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发出紧急警示。中国电子商会7月25日公布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随机购买的32件代发电子烟中,91%存在功率虚标现象,某款宣称“6毫克尼古丁”的产品实测值达24.5毫克。更令人担忧的是,63%的样品雾化液中含有二甘醇、苯甲醇等禁用添加剂,这些物质在高温雾化状态下可能产生致癌化合物。
随着暑期“创业热”持续升温,这种“电商烟一件代发”模式呈现年轻化扩散趋势。湖北武汉某职业学院专项排查发现,校园内23%的受访学生接触过相关推广信息,其中14%曾尝试发展下级代理。教育专家提醒,某些所谓“无本生意”教程实为变相传销,其五级分销体系与《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规定的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特征高度吻合。
监管部门正构建多维打击体系。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26日专项行动部署会上透露,将建立电商烟关联词库动态更新机制,打通市场监管、公安、物流、支付等多平台数据接口。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烟追溯码系统升级方案已进入测试阶段,未来每支电子烟将配备唯一识别码,实现从生产到零售的全链条溯源。
在这场电商烟“无本生意”的围剿战中,既有惨痛教训也有治理突破。广东湛江某涉案大学生代理在忏悔书中写道:“本以为找到财富密码,没想到踩中法律雷区。”这警示着每个创业者:没有任何“零风险”的暴利捷径,合规经营才是商业活动的根本底线。截至发稿时,全国已有14省市启动电子烟市场专项整治,这场关乎青少年保护和市场秩序的战斗,仍在持续升级中。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