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在那里可以买到茶烟“品茗论道”
近日,一款名为"品茗论道"的茶烟产品引发消费热潮。在北京朝阳区某写字楼内,白领张晓薇正向同事展示刚到货的包裹:"刷短视频看到这个既能过烟瘾又不含尼古丁,我跑了三家便利店都没找到,最后还是在微信群里订到的。"随着健康理念盛行,这款融合茶文化与新型吸食方式的产品,正成为资本与消费者共同追逐的对象,但其销售渠道的隐蔽性也引发诸多争议。
市场热度在电商平台可见一斑。记者登录拼多多检索发现,虽然直接搜索"茶烟"关键词已被限制,但通过"品茗论道""茗香丝"等变体词仍能找到400余家店铺,单价从每盒28元到288元不等。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商家普遍采用"曲线救国"策略——商品主图展示茶叶罐,详情页却标注"非烟草制品、可点燃品吸",部分店铺月销量已突破5000件。
从业五年的茶商王经理向记者透露玄机:"现在实体店都学聪明了,明面上摆放传统茶具,遇到熟客才会从仓库取货。"在其经营的茶艺馆暗室,二十余款茶烟包装各异,其中"品茗论道"至尊版竟用紫檀木盒装载。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销售方式,恰折射出行业面临的监管困局。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茶烟类产品投诉量同比激增270%,主要涉及虚假宣传和渠道混乱。
家住杭州的退休教师李建国就遭遇购买困境。他展示的手机记录显示,在某直播平台下单"品茗论道"后,物流信息始终停留在"已揽收"状态。"客服说这类商品要‘特殊通道’运输,等了半个月都没收到。"更吊诡的是,当他要求退款时,店铺竟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对此,字节跳动安全中心回应称,平台已累计下架涉茶烟商品1.2万件,封禁账号874个,但坦白承认"对变异词仍需提升识别能力"。
在这场渠道争夺战中,微商成为最大赢家。记者潜入三个"品茶养生"社群发现,每天早中晚固定时段都有新品推介。"品茗论道现在分三代产品,最新版添加了沉香粉,入喉更顺滑。"某代理在群里发送的演示视频中,产品燃烧时确实未见明显烟雾。但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报告指出,其检测的12批次茶烟燃烧温度仍达300-450℃,同样会产生焦油等有害物质。
法律界人士指出模糊地带:"现行《烟草专卖法》监管对象明确为烟草制品,而茶烟原料不含烟叶,这就形成了监管真空。"这种灰色空间催生出光怪陆离的市场景象——在河北某茶叶批发市场,既有摊主将茶烟与武夷岩茶捆绑销售,也有商家提供"私人订制"服务,可根据客户需求调配普洱、铁观音等不同基料。
面对波涛汹涌的消费需求,行业规范已成当务之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透露,针对茶烟产品的团体标准正在加紧制定,重点将对燃烧特性、添加剂使用等关键指标作出限定。但在标准落地前,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公众:"切勿轻信‘健康烟’概念,选购时务必核验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
随着"Z世代"养生群体持续扩容,这场关于传统茶文化创新与健康消费的博弈仍在继续。在某社交平台"品茗论道"话题下,2.3万条讨论中既有追捧者赞叹"找回吞云吐雾的快感",也有反对者质疑"不过是智商税新变种"。值得深思的是,当记者询问张晓薇后续体验时,她苦笑坦言:"现在每天要泡双倍浓茶提神,不知道这算不算另一种依赖?"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