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店铺竟暗藏玄机——这些本应销售标准化卷烟的正品烟店,悄然推出​​"烟丝个性定制"服务​​。消费者只需支付每50克198元的费用,即可根据个人口味偏好调配尼古丁含量、添加天然香料,甚至定制专属包装。这场打着"消费升级"旗号的行业变革,正在法律边缘掀起波澜。

在朝阳区十里堡某连锁烟酒店内,记者以顾客身份亲历了定制流程。店员从柜台底层取出标注"云南特级"的密封罐,展示包括薄荷、陈皮、玫瑰等12种风味添加剂。"劲爆消息是,我们与云南种植基地直连,能精确控制烟丝发酵程度。"该店员强调,所有原料均通过正规渠道采购,​​"个性定制不改变烟草本质属性"​​。记者注意到,该店公示的许可证经营范围明确包含"卷烟零售",但未提及加工服务。

这种"创新"模式迅速引发市场两极反应。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消费者王先生认为:"传统卷烟口感单一,个性定制是品质生活的延伸。"而健康领域专家则紧急发声,北京控烟协会副会长曹凯指出:"​​自行调配烟丝可能造成燃烧不充分,产生更高浓度的焦油和亚硝胺​​。"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商家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跨城代工",将消费者提供的干果、药材与烟丝混合烘焙,这种行为已涉嫌非法生产。

劲爆!正品烟店烟丝“个性定制”

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显示,我国现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从事烟草制品生产必须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法律界人士解读称,正品烟店即便持有零售许可证,​​擅自改变烟草制品成分的行为仍属违法​​。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月已查处类似案例:某烟酒店因使用桂花、甘草调制烟丝,被没收违法所得17.8万元。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支撑这场"定制风暴"的竟是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云南勐海县,某生物科技公司官网公然推广"烟草风味增强剂",页面标注"适用于终端零售场景";河北任丘的机械制造商则研制出微型烘焙设备,体积仅微波炉大小,完美适配实体店操作需求。这些灰色产品的流通,让原本需要大型工厂完成的工序,被拆解成店铺级解决方案。

面对监管空白地带,多地开始探索新型治理模式。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发出"烟草成分快速检测车",能在15分钟内分析出烟丝中的非法添加物。7月28日,该部门在某商业区开展突击检查,​​现场查获非法加工设备3台、未备案添加剂26种​​,相关案件已进入立案侦查阶段。这种科技赋能监管的手段,或许能为行业乱象按下暂停键。

劲爆!正品烟店烟丝“个性定制”

在舆论持续发酵中,部分合规企业开始寻求转型。记者获得某省级烟草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其正在研发"官方面向消费者的小批量定制系统",所有调配方案需提交省级实验室审核。这种戴着镣铐的舞蹈,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也是对法律红线的敬畏。正如中国政法大学烟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振所言:"​​产业创新必须在专卖制度框架下有序推进​​,任何突破边界的'劲爆'尝试都是危险游戏。"

劲爆!正品烟店烟丝“个性定制”

值得警惕的是,地下定制市场已衍生出黑色变种。江苏警方8月初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个性定制服务夹带合成大麻素,该团伙通过正品烟店背书获取信任,三个月内发展下线客户超400人。这种将合法经营与违法勾当捆绑的操作模式,给行业监管带来全新挑战。

在这场正品烟店与个性定制的角力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样不容忽视。记者在某投诉平台检索发现,涉及定制烟草的纠纷量半年增长300%,主要聚焦成分不符、以次充好等问题。由于定制产品缺乏国家标准,消费者维权时常陷入"各执一词"的窘境。市场监管总局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正在研究将烟草定制纳入12315专项受理范围。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发现原本高调宣传"烟丝个性定制"的线上平台已删除相关页面,但仍有商家通过暗语招揽客户。某品牌烟具旗舰店客服的回复颇具玩味:"本店定制服务目前'系统升级',建议关注九月新品。"这场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商业创新,究竟会走向规范发展还是彻底沉寂,仍需时间检验。(字数统计:20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