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外烟购买“途径多样”
近日,广州海关在白云机场货运渠道查获一批申报为“电子元件”的走私外烟,货值逾200万元。这批货物外包装印有日文标识,内部却混杂着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爆珠烟,撕开锡箔纸后可见烟支上刻有“免税专供”字样。这场查缉行动,恰好印证了消费者李女士(化名)的遭遇——她在尝试“途径多样”的外烟代购服务时,险些踏入同样的走私陷阱。
“刷直播时看到有人展示‘全球外烟直邮地图’,标注了二十多个国家的购买渠道,还说‘途径多样,总有一款适合你’。”李女士向记者提供的交易记录显示,她通过某语音社交平台联系卖家,先后尝试了“保税区直发”“留学生代购”“跨境电商拼单”三种方式,最终支付1580元购入四条宣称“欧盟版”的香烟。然而到货后她发现,烟盒上的免税标签与海关公示的编码格式不符,所谓的“途径多样”不过是走私团伙编织的障眼法。
这类案件正呈爆发式增长。海关总署9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国查获外烟走私案值超12亿元,同比激增68%,其中利用“多元渠道”分销的案件占比达81%。在江苏破获的一起特大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微商、社区团购、自动贩卖机同步铺货,甚至开发了“外烟盲盒”小程序,以“途径多样、玩法新颖”为噱头吸引年轻消费者。执法人员查获的账本显示,该团伙日均发货量高达3000条,业务范围覆盖全国90%的省份。
为何外烟购买“途径多样”成为走私温床?某跨境贸易研究机构分析师指出,走私分子正在模仿正规电商的运营模式:“他们在社交平台发布‘全球购渠道图’,在二手网站标注‘同城闪送’,在短视频平台演示‘免税店提货’,这些看似合法的交易途径,实际都是逃避监管的非法通道。”记者实测发现,在某生活服务类App输入“特殊渠道”“海外版”等关键词,仍能搜到四十余个提供外烟代购的商家,其主页用“全球可达”“途径任选”等话术诱导消费者私信交易。
更令人担忧的是渠道的隐蔽性升级。反走私志愿者团队“清源行动”成员陈峰(化名)跟踪发现,部分团伙开始利用虚拟定位技术伪造发货地:“消费者在北京下单,物流信息显示从海南保税仓发货,实际货物是从中越边境的民宅里寄出。”今年7月,云南警方查获的窝点中,走私分子将整条香烟拆解后藏入茶叶罐,通过快递“化整为零”发往全国,每条烟额外支付15元即可享受“保真包装”服务,这种“途径多样”的把戏让普通消费者防不胜防。
健康安全隐患也随之加剧。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发现,通过非正规渠道流通的外烟中,59%存在焦油量超标问题,部分薄荷味爆珠烟中检出未申报的麻醉类添加剂。呼吸疾病专家王振华教授警告:“走私烟为规避检测往往使用劣质滤嘴,高温燃烧时释放的苯并芘超标6倍以上,所谓‘途径多样’带来的选择自由,实质上是用健康代价换取虚假的消费体验。”
目前,李女士已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提交投诉材料,但由于交易全程使用虚拟账号和加密通信,追回损失的可能性渺茫。法律界人士提醒,8月新修订的《反走私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明知是走私品仍提供支付、仓储服务的平台将承担连带责任。随着年底购物高峰临近,那些标榜“途径多样”的非法销售者,或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围剿。对于消费者而言,越是花哨的购买渠道,越可能暗藏致命的交易陷阱——毕竟,真正合规的国际贸易,从来不需要在灰色地带“百花齐放”。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