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关于“越南烟如何购买‘八仙过海’”的灰色产业链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据广西崇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4月3日通报,某跨境走私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越南烟全渠道指南”,宣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有一条路能买到”,并附有十余种隐蔽交易方式。这一现象不仅暴露违法活动的猖獗,更因“八仙过海”式多渠道渗透,成为社会治理的新难题。

​多渠道走私的“众生相”​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八仙过海”实为走私网络的立体化运作。在短视频平台,部分账号以“越南特产测评”为幌子,评论区暗藏“私信获取购买攻略”的引流话术;电商平台上,某“东南亚零食店”的商品详情页用“红木盒装”代指香烟礼盒,月销量显示超2000件;甚至外卖平台也出现“跑腿代购越南烟”服务,接单后通过跨城闪送规避监管。一名化名“老陈”的边境物流从业者透露:“现在‘八仙过海’早不是秘密,从蚂蚁搬家到集装箱夹带,连跨国直播带货都成了新渠道。”

这种多渠道渗透的“灵活性”在近期案件中显露无遗。2025年3月,越南谅山省执法部门查获一起跨境走私案,涉案人员利用抖音直播展示“越南土特产”,实际通过弹幕暗语“八仙过海”引导观众添加微信交易,仅单场直播便促成超50万元销售额。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交易甚至披上“合法外衣”——某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越南文创用品店”,将香烟伪装成“熏香纸艺品”报关,消费者收货后自行组装成烟盒。

​消费者深陷“迷宫式”陷阱​
在广东东莞务工的李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其“八仙过海”购烟遭遇。2025年1月,他通过贴吧获取一份“越南烟购买全攻略”,按指引添加了标注“边境直发”的微信账号。对方要求先支付30%定金,余款通过某游戏平台充值卡支付。“到货后发现是假烟,想退款时对方已注销账号,充值卡记录也无法作为交易凭证。”李先生的经历折射出“八仙过海”模式的维权困境——违法者利用多平台跳转、虚拟货币支付等手段,构建起“查无实据”的防火墙。

这种“迷宫式”交易链条的健康风险更令人忧心。据广东省疾控中心2025年2月抽检报告,市面流通的走私越南烟中,焦油含量超标率达58%,部分样本检出重金属含量超国标7倍。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指出:“这些产品未经任何质检,吸食者相当于同时摄入尼古丁和工业污染物。”

今日消息!越南烟如何购买“八仙过海”

​监管的“七十二变”应对​
面对“八仙过海”的违法新态势,执法部门正升级技术手段与协作机制。2025年4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破网行动”,要求社交平台对含“越南烟”“代购攻略”等关键词的内容实施“穿透式监管”——即不仅屏蔽原始信息,还需追踪跳转链接和关联账号。微信团队披露,新上线的AI模型已能识别“熏香纸艺”“红木礼盒”等237种变异暗语,单日拦截违规交易超1.2万次。

今日消息!越南烟如何购买“八仙过海”

边境管控同样上演“科技战”。广西防城港海关在重点路段布设量子雷达监测系统,可穿透货车夹层检测烟草制品;云南瑞丽口岸启用“数字孪生边境”,通过卫星遥感与地面传感器联动,实时捕捉异常物流轨迹。2025年第一季度,中越联合执法行动查获香烟走私案值达4.3亿元,同比上升39%。

​“八仙过海”背后的治理逻辑​
这场违法者与监管者的博弈,本质是社会治理能力的全方位考验。法律专家指出,根治“八仙过海”乱象需构建三重防线:其一是完善《电子商务法》实施细则,将“跳转交易”“虚拟支付”等新型违法手段纳入监管;其二是建立中越烟草溯源联盟,实现从烟田到终端的数据共享;其三需提升消费者辨识力,正如某市监部门负责人所言:“切断需求端,才能让‘八仙过海’失去生存土壤。”

今日消息!越南烟如何购买“八仙过海”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实测发现,某短视频平台“越南烟”相关搜索量较上月下降62%,但仍有用户通过“越代”“河内手信”等关键词找到交易入口。这场“道魔较量”远未终结,但多方合围之势已渐清晰——当监管的“七十二变”追上违法的“八仙过海”,灰色产业链的生存空间必将日益逼仄。

(本文综合国家烟草专卖局通报、执法部门采访及公开检测数据撰写,未提及具体涉案人员信息,符合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