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西代工烟货源批发代理“互惠互利”

近日,广西代工烟货源批发代理“互惠互利”模式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监测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广西边境地区烟草制品物流量同比激增82%,其中涉嫌违规的代工烟流通占比引发监管层高度关注。一位化名“林先生”的消费者向本报反映,其通过社交平台联系的代理商宣称“省去品牌溢价,实现买卖双方互惠互利”,实际到货的香烟却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当时看到‘厂家直供、互惠互利’的广告,以为找到了省钱渠道。”林先生向记者展示其今年7月在微信接洽的聊天记录。对方自称是广西某代工厂业务经理,承诺“每条香烟批发价仅为市场价三分之一”,并提供“扫码验真”服务。然而林先生收到的20条某品牌香烟,外包装印刷模糊,扫码后跳转至无法验证的第三方网页。经当地烟草专卖局鉴定,该批香烟系非法生产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头条!广西代工烟货源批发代理“互惠互利”

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互惠互利”交易模式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代工厂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隐晦广告,使用“特供”“免税”等话术吸引批发商,再利用边境地区物流监管盲区进行跨省分销。记者在某直播平台发现,标注“茶叶”“土特产”的带货直播间内,主播以“广西优质货源,合作互惠互利”为暗语,引导观众添加私人微信洽谈具体品类。

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内部通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查处非法代工烟案件1.4万起,其中广西占比达31%。南宁海关缉私局披露的数据更为触目惊心:在中越边境某口岸,仅8月份就查获伪装成机械配件的走私代工烟37万支,涉案金额超600万元。这些代工烟多使用劣质烟叶,经检测焦油含量普遍超标3倍以上。

头条!广西代工烟货源批发代理“互惠互利”

“所谓互惠互利,实则是将违法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烟草行业分析师王振伟指出,正规卷烟生产成本中,烟叶采购需执行国家统一定价,而代工烟使用的劣质烟叶价格仅为正规渠道的15%-20%。部分代工厂为压缩成本,甚至在加工环节违规添加工业香精,这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头条!广西代工烟货源批发代理“互惠互利”

在柳州某物流园区,记者目睹执法人员查获一批即将发往浙江的“特殊货物”。标注“五金工具”的木质箱体内,整齐码放着240条代工香烟,外包装赫然印着“专供出口”字样。顺丰速运广西分公司负责人证实,自今年5月起已升级AI智能分拣系统,通过X光成像技术识别烟草制品形状特征,累计拦截可疑包裹2.3万余件。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互惠互利”模式正在向未成年人渗透。广西疾控中心调查显示,在查获的校园周边违规售烟案件中,32%的卷烟包装印有代工厂编号。某中学教师向记者提供线索:发现有学生通过“代购互惠群”购买散支代工烟,这些产品往往被伪装成电子烟配件进行销售。

法律界人士强调,代工烟流通已触碰多重法律红线。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志刚分析称,根据《刑法》第140条和214条规定,违法代工行为可能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非法经营罪,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然而现实执法中,由于代工厂常采用“化整为零”的散件运输方式,给案件定性带来困难。

针对愈演愈烈的代工烟乱象,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9月12日启动“利剑2023”专项整治行动。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烟草专卖局组成专项小组,对边境地区17个重点乡镇开展拉网式排查。自治区商务厅同步约谈多家电商平台,要求其清理“互惠互利”“厂家直营”等违规宣传内容逾2.6万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醒,切勿轻信“超低价互惠”陷阱。广西消协近期受理的投诉案例显示,有消费者花费4.8万元加盟代工烟代理,不仅未能获得承诺的“稳定货源”,反而因下线销售假烟被追究连带责任。医学专家更发出警示:某三甲医院呼吸科接诊的青少年哮喘病例中,23%的患者有长期吸食代工烟史。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阿里巴巴1688批发平台检索发现,仍有47家广西商户使用“互惠合作”“源头厂家”等关键词开展烟草制品关联交易。平台客服回应称,已启动专项筛查机制,但对“代工烟”等变异关键词的识别存在技术滞后。这场由“广西代工烟货源批发代理互惠互利”引发的监管与违法较量,或将持续考验多方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