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国烟一手货源“琳琅满目”

近日,一则宣称"国烟一手货源'琳琅满目'"的招商广告在短视频平台引发争议。7月1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发布《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卷烟行为的通告》,明确指出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任何未经许可的"一手货源"交易均属违法。记者调查发现,这场打着"琳琅满目"旗号的网络营销背后,暗藏着新型涉烟犯罪链条。

家住广东佛山的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7月10日,他在某社交平台看到标榜"中华、黄鹤楼等品牌一应俱全"的推广视频,对方声称"厂家直供、价格仅为市面六成"。通过广告中的二维码,张先生进入名为"华夏烟仓"的微信小程序,页面展示的香烟品类确实"琳琅满目",甚至包含尚未上市的新品预览图。在支付6800元"保证金"后,对方以"海关查验""物流异常"等理由拖延发货,7月15日平台突然关闭。

有料!国烟一手货源“琳琅满目”

"所谓'一手货源'实为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中国烟草学会法律事务部主任周明辉7月19日接受采访时披露,近期查处的23起案件中,82%的非法平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伪造仓储画面。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华夏烟仓"运营方登记的办公地址实为某居民小区车库,其宣称的"烟草专卖资质"经核实系PS伪造。

市场监管总局7月20日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查处非法网络售烟案件同比增长127%,其中使用"琳琅满目"等诱导性宣传语的占比达64%。在某涉案人员的电脑中,执法人员发现超过2000种香烟包装的电子模板,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实时生成"个性化"产品目录,这种数字造假手段使得"一手货源"的骗局更具迷惑性。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违法平台开始利用新型支付工具逃避监管。浙江杭州警方7月21日通报的案例显示,犯罪团伙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收取货款,并在12小时内将资金转入境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这种资金流转方式给案件侦破带来新挑战,但也暴露出所谓"琳琅满目"的货源根本不存在的事实。

在河南郑州某物流园区,记者目睹了7月22日的突击检查行动。执法人员使用便携式光谱仪对一批标注"免税香烟"的货物进行现场检测,结果显示68%的卷烟滤嘴中掺杂工业纤维。这些伪装成"一手货源"的劣质产品,不仅损害消费者健康,更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实验室测试表明其燃烧速度比正规产品快23%。

有料!国烟一手货源“琳琅满目”

针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涉烟违法活动,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7月23日启动"云端2024"专项行动。已查实的证据显示,部分犯罪团伙形成"线上接单、分散生产、游击发货"的新型作案模式,其宣称的"琳琅满目"的货源实为多地小作坊拼凑而成。在江苏南通查获的窝点中,执法人员发现同一批次香烟竟出现三种不同字体的防伪标识。

有料!国烟一手货源“琳琅满目”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往往被"一手货源"的价格优势所迷惑。记者对比正规渠道发现,某品牌香烟建议零售价为800元/条,而非法平台标价仅480元,这种明显违背烟草定价机制的行为本应引起警惕。烟草行业分析师王振宇算了一笔账:若按非法渠道宣传的"六折批发",连正规出厂价的70%都难以覆盖,所谓"让利促销"根本不符合商业逻辑。

随着案件深入调查,更多技术黑幕浮出水面。7月24日,腾讯安全团队披露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近三个月拦截的涉烟违法链接中,37%使用AI换脸技术伪造烟草企业负责人认证视频,28%搭建虚拟展厅展示"琳琅满目"的3D香烟模型。这些高科技手段的滥用,使得普通消费者更难辨别"一手货源"的真伪。

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25日再次提醒消费者:我国卷烟实行"一物一码"溯源管理,任何脱离省级烟草公司批发体系的"一手货源"均属非法流通。对于网络平台宣称的"厂家直供""品类齐全"等话术,公众可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进行核实。这场由"琳琅满目"的虚假宣传引发的行业震荡,正在倒逼烟草流通体系加速数字化转型,为消费者构建更安全的购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