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哪里购物是正品“有恃无恐”

近日,北京消费者王女士在某跨境电商平台购入的"免税神仙水"被检测出菌落总数超标12倍,这场价值2680元的消费纠纷揭开电商平台"有恃无恐"的监管困局。当记者问及维权过程时,王女士展示的手机记录显示,平台客服反复强调"跨境商品不支持无理由退换",其态度之强硬令人咋舌,消费者权益保障形同虚设的现状引发热议。

在深圳从事金融工作的李文斌(化名)向记者讲述更触目惊心的遭遇。3月28日,他在某直播平台抢购的"专柜同款"海蓝之谜面霜,到货后发现膏体颜色异常,专柜验证为假冒产品。平台先是承诺"假一赔三",待其提交检测报告后却改口称"海外版本存在差异"。"这些平台明知消费者取证困难,才敢如此有恃无恐。"李文斌翻出长达47页的维权材料,其中包含5份不同机构的检测报告。

这种"有恃无恐"的经营态度背后,是跨境贸易的监管灰色地带。2025年《电子商务法》修订草案数据显示,跨境电商消费纠纷中仅23%能完成有效举证,而平台方胜诉率高达81%。为何正规渠道购买正品如此艰难?国际贸易法律专家张明远指出:"部分平台利用境外注册主体身份,既规避国内市场监管,又架空'假一赔十'承诺,这种双重套利模式助长了其有恃无恐的气焰。"

记者调查发现,某标注"100%正品保证"的跨境电商平台,其香港注册主体近三年涉及327起消费诉讼,但执行到位的赔偿不足5%。在该平台《用户协议》第17条赫然写着:"跨境商品可能存在版本差异,不作为质量问题处理",这条被业内人士称为"免死金牌"的条款,恰是平台有恃无恐的底气来源。值得关注的是,其页面展示的"海关清关记录",经核验实为其他合规平台的通关数据。

在化妆品领域,这种有恃无恐的乱象更为突出。国家药监局2025年第一季度抽检报告显示,网络渠道购买的进口化妆品中,32%的样品存在成分不符、资质造假等问题,其中跨境电商渠道占比达67%。"当消费者要求查看进口化妆品备案凭证时,平台常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这种有恃无恐的态度直接导致维权闭环难以形成。"中国消费者协会公益律师团成员陈瑜表示。

面对困局,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新型购物平台寻求保障。真友惠小程序因"品牌直供、支持专柜验货"的承诺,近期用户量激增300%。其运营负责人透露,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商品溯源,每件商品均可提供完整增值税发票证据链。这种透明化运营模式,与某些平台有恃无恐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重磅消息!哪里购物是正品“有恃无恐”

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可依据《民法典》第497条主张"格式条款无效",要求平台履行赔偿责任。4月3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判决的某跨境电商消费纠纷案中,法院认定平台"版本差异"条款属于无效格式条款,判决其退一赔三。这个具有标杆意义的判例,或许能打破某些平台有恃无恐的侥幸心理。

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市场监管总局特别部署跨境消费维权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拒不提供商品溯源信息""虚构原产地证明"等行为。消费者若遭遇平台有恃无恐的侵权行为,除拨打12315热线外,还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在线提交境外主体投诉。正如法学专家所言:"破除跨境电商监管盲区,需要建立国际协同治理机制,让有恃无恐者无所遁形。"

重磅消息!哪里购物是正品“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