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哪里有收中华香烟的“有恃无恐”
快讯!哪里有收中华香烟的“有恃无恐”
近日,一起涉嫌非法收购中华香烟的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在江苏某物流园区的监控视频中,身着黑色夹克的男子公然清点成箱的中华香烟,面对安保人员询问时竟声称"有恃无恐"。这幕场景被上传至短视频平台后迅速发酵,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800万次,揭开了一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特殊交易市场。
"他们说有内部渠道消化,让我放心出货。"苏州烟酒店主王先生(化名)向记者透露,自今年5月起频繁接到收购中华香烟的匿名电话。对方开出的收购价较市场批发价高出15%,且承诺"现金现结、无需开票"。在利益驱动下,王先生先后售出47条硬中华香烟,直到7月18日发现货款被拖欠,才意识到可能遭遇骗局。这种利用高价诱惑、暗藏陷阱的收购模式,正在长三角地区快速蔓延。
记者暗访发现,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哪里有收中华香烟"相关帖子日均新增超200条。在名为"烟酒资源置换"的社群中,收购方通过篡改《烟草专卖法》条款截图,伪造"特许回收资质"欺骗卖家。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聊天记录显示,这些收购者甚至指导卖家如何应对烟草局检查,其"有恃无恐"的态度暴露出对监管体系的熟悉与挑衅。
"此类行为已涉嫌非法经营罪。"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张律师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未取得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收购卷烟,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但现实情况是,违法分子利用跨区域、多账户操作,将单次交易金额精准控制在4.8万元以下,这种游走于立案标准边缘的操作手法,显示出其对法律漏洞的深入研究。
监管部门的最新动作印证了事态严重性。7月20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更新专项行动通知,明确将重点打击"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违法收购信息"的行为。江苏省烟草专卖稽查总队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近三个月已查处类似案件27起,查获中华香烟1200余条,涉案金额达43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某案件中违法分子竟伪造出整套准运证件,其仿真程度连专业稽查人员都需借助紫外光检测仪辨别。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与中华香烟的特殊属性密切相关。"硬中华批发价每条450元,市场零售指导价700元,但实际终端成交价常跌破600元。"某烟草公司区域经理分析,收购方通过跨省差价套利,在价格倒挂地区每转手一条可获利80-150元。这种畸形的利润空间,加上"有恃无恐"的违法成本计算,催生出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随着调查深入,更隐蔽的犯罪模式逐渐显现。在浙江查获的一起案件中,违法分子利用报废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通过PS修改有效期后继续从事收购活动。办案人员查获的账本显示,该团伙两个月内经手的中华香烟超过2000条,资金流水采用虚拟货币结算,给溯源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这种"产业升级"式的违法手段,暴露出监管科技手段亟待更新。
"我们正在建立全国联网的许可证核验系统。"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新系统将实现扫码即验、数据实时更新,预计今年10月在长三角地区试点运行。与此同时,多个电商平台已下架"中华香烟""回收"等关键词关联商品,某平台数据显示,此类关键词搜索量一周内下降73%。
在这场整治风暴中,仍有顶风作案者试图寻找漏洞。记者获得的最新线索显示,部分违法分子开始转向同城闪送、社区团购等点对点交易模式,在微信群中改用"红方印""双中支"等暗语替代敏感词。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让打击工作陷入拉锯战。对此,中国烟草学会专家强调,除了加强监管,更需要从源头管控卷烟流向,建议推行卷烟身份码与购买者信息绑定制度。
截至本报道时,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通报,王先生遭遇的收购方已被锁定,涉案3人因涉嫌合同诈骗被刑事拘留。该案中查获的聊天记录显示,违法分子曾多次使用"有恃无恐"等词汇进行心理暗示,诱导卖家放松警惕。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推进,那些曾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香烟猎人",或将终结其精心设计的套利游戏。
(本文信源包括: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公告、江苏省烟草专卖稽查总队案件通报、受害人王先生采访笔录及业内人士提供数据。为保护采访对象,部分信息已做脱敏处理。)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