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微信香烟一手市场“门庭若市”
近日,微信平台涌现大量标榜"免税正品厂家直销"的香烟销售账号,宣称"一手市场门庭若市,每日出货量破万条"。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看似繁荣的交易背后暗藏法律风险,浙江、广东等地近期已查处多起重大案件,揭开了非法烟草交易的灰色产业链。
在深圳南山区某科技公司工作的王明(化名)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上月初通过微信推送广告添加某"免税香烟总仓"账号,对方朋友圈每日更新数十条到货视频,展示堆积如山的中华、芙蓉王等品牌卷烟。被"门庭若市"的宣传吸引,王明以市场价四折购入两条"免税软中华",收货后发现烟盒印刷模糊,吸食后出现严重咳嗽。当他试图联系卖家时,发现账号已被注销,支付记录显示款项流向境外空壳公司。
这种"一手市场门庭若市"的虚假繁荣正引发监管部门高度警惕。8月12日,杭州海关在萧山机场查获伪装成电子元件的走私卷烟3800条,货物标签显示将分销至全国28个微信销售终端。现场查扣的物流单据显示,该团伙日均发货量达1500条,印证了"门庭若市"的交易规模。海关人员透露,走私分子利用微信收款码拆分交易,单笔金额控制在5000元以下以规避风险监测。
"所谓门庭若市实为精心设计的流量骗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陈志刚向记者展示监测数据:某被查封的"香烟直营"公众号使用虚拟定位技术,同时在50个城市显示"本地仓现货",实际发货地仅有3处造假窝点。2023年第二季度全国查处微信涉烟案件1.7万起,同比增长55%,其中七成以上使用"门庭若市""火爆热销"等诱导性话术。
法律专家指出,微信"一手市场门庭若市"现象已触碰法律红线。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烟草专案律师张晓阳解释,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十五条,烟草制品属禁止网络交易商品,销售者即便持有实体店许可证,在线上经营也属违法。8月15日,上海静安区法院审理的案例中,被告人李某因通过12个微信账号营造"门庭若市"假象,两年内非法获利23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更令人担忧的是健康隐患。记者将王明购买的"免税香烟"送检后发现,其焦油含量超标3.8倍,重金属镉含量达国家标准的11倍。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吴敏指出,这类劣质烟使用的工业香精燃烧后会产生苯并芘等强致癌物,"消费者冲着门庭若市的名头购买,实际是在用健康为非法交易买单"。
面对"一手市场门庭若市"的猖獗态势,国家烟草专卖局于8月20日升级"净网2023"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微信平台涉烟信息。新启用的智能监测系统可识别"闪照询价""语音报价"等23种新型交易方式,并与公安机关建立线索实时共享机制。腾讯公司安全团队负责人透露,近一周已封禁涉烟账号4.2万个,其中32%的账号使用过"门庭若市"等诱导性描述。
在这场较量中,犯罪团伙的应对手段愈发隐蔽。记者暗访某"香烟批发"账号发现,其采用"虚拟仓库+第三方代发"模式,交易全程不接触实体货物。当记者质疑货源真实性时,对方发来实时监控视频展示"门庭若市"的仓储现场,后经技术鉴定为AI合成的虚拟场景。这种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造的繁荣假象,给消费者辨别真伪带来更大难度。
消费者保护组织提醒,正规卷烟销售需具备"三统一"特征:统一烟草专卖标识、统一零售许可证、统一溯源码。对于微信平台宣称"一手市场门庭若市"的销售信息,建议立即保存证据并向12313烟草市场监管热线举报。正如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队长赵峰所言:"任何脱离监管体系的门庭若市,终将成为法治利剑下的海市蜃楼。"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