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国内什么烟只能免税店买“不得而知”
围观!国内什么烟只能免税店买“不得而知”
近日,三亚海关在凤凰国际机场查获一起违规携带免税香烟案件,涉事旅客试图将27条标注"专供免税"字样的香烟夹藏在行李箱夹层中闯关。这一事件揭开国内免税专供香烟市场的隐秘面纱——究竟哪些香烟只能在免税渠道流通?消费者为何对这类"不得而知"的商品趋之若鹜?
"根本分不清哪些烟是免税店独有,商家说是限量版我就信了。"在上海从事艺术品收藏的张文涛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今年3月,他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花费6800元购入两条号称"免税店绝版"的某品牌香烟,到货后发现包装虽印有"中国关税未付"标识,但扫码追溯信息显示该批号从未进入海关系统。更蹊跷的是,卖家提供的所谓"海关完税证明"经鉴定系伪造。
这种对免税专供香烟"不得而知"却盲目追逐的现象愈演愈烈。中国烟草总公司2025年1月数据显示,全国免税渠道香烟销售额同比激增38%,但同期出入境人次仅增长9%。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异常增长背后存在灰色地带:"有些号称免税专供的香烟,连我们行业内部都难以追溯真实来源。"
记者在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实地探访发现,香烟专柜陈列着十余款标注"免税专供"字样的产品。其中一款金色包装的"锦绣前程"香烟售价高达1888元/条,工作人员解释:"这款烟采用云南特定产区烟叶,每年仅生产5000条,且不得在境内普通渠道销售。"但记者查询《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管理办法》发现,所谓"特定产区"并无明文规定。
法律界人士对此现象保持警惕。"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标注'专供''特供'字样的烟草制品均属违规。"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律师指出。他特别提到2024年广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案件:某商贸公司因销售虚构的"免税专供"香烟,被认定构成虚假宣传罪,判处罚金120万元。
烟草质量监管部门则关注到产品安全隐患。海南省质检总局披露,2024年抽检的83批次"免税专供"香烟中,有19批次焦油含量超标,6批次检出违规添加的甜味剂。"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不得而知'商品的好奇心理,将劣质烟丝重新包装牟取暴利。"检测中心负责人李明强调。
究竟哪些香烟真正属于免税渠道专供?记者对比多家免税店价目表发现,仅有"荣华富贵""万事如意"等少数品牌明确标注"仅限免税渠道销售"。以"荣华富贵"为例,该产品采用特制滤嘴与混合烟叶配方,每条售价达5000元,包装印有独立防伪二维码与海关监管码。但业内人士透露,其实际生产成本不足售价的15%。
跨境电商平台的模糊地带更令人担忧。在某跨境电商APP,记者发现标价2888元的"免税专供典藏版"香烟,详情页却注明"需境外自提"。海关部门2025年专项整治行动数据显示,1-3月查获的475起香烟走私案件中,有63%涉及虚构免税资质。深圳海关缉私局警官陈刚表示:"有些所谓免税专供烟,连生产批号都与海关备案系统不符。"
消费者该如何辨别真正的免税专供香烟?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公示的查询系统显示,合法免税烟必须同时具备三项特征:外包装"中国关税未付"标识、独立追溯二维码、海关监管码。但记者实测发现,非正规渠道产品往往缺失关键信息,或提供虚假验证链接。
烟草经济学专家张立伟算了一笔账:正规免税专供烟的综合税率约为47%,而非法流通的"山寨版"逃避的增值税、消费税等最高可达成本的68%。"价格虚高且渠道神秘的所谓专供烟,极可能是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这场围绕"不得而知"烟草的追逐游戏,终究要回归法治轨道。《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未取得特种许可证擅自销售标注"专供"字样的烟草制品,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条文背后,既是对市场秩序的规范,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守护。
当记者结束调查时,三亚免税城香烟专柜的电子屏正滚动播放警示语:"任何声称掌握'不得而知'渠道的销售行为均属违法。"或许,破解免税专供烟迷雾的关键,不在于追逐所谓的隐秘珍品,而在于坚守合法消费的底线。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