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低价香烟批发渠道推荐”的广告链引发舆论风波。据多地监管部门通报,近期非法香烟交易呈现“线上引流、跨区域流通”的新特点,部分商家以“水深火热”形容行业竞争激烈,实则暗藏制假售假、偷逃税款等乱象。记者追踪调查发现,这类“低价推荐”背后,消费者与执法部门正面临双重挑战。

​消费者亲历“低价陷阱”​
河南郑州的个体商户赵斌(化名)向记者提供了他的遭遇。今年7月,他在某社交平台看到“香烟批发直营,价格水深火热”的广告,联系上一名自称“区域总代理”的卖家。对方以“厂家让利清仓”为由,推荐了一款市场价450元/条的某品牌香烟,声称“批量拿货仅需220元,支持货到付款”。赵斌支付3万元订购150条,但收货后发现外包装防伪码无法验证,烟草局鉴定确认为高仿假烟。“对方早已注销账号,所谓‘水深火热’的优惠,根本是骗局。”赵斌无奈表示。

这一案例并非个例。国家烟草专卖局9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查获假私卷烟12.7万件,同比上升17%,其中超六成通过“低价批发推荐”话术吸引买家。北京市烟草质检站工作人员透露,近期查扣的假烟中,部分使用工业胶水粘合,燃烧后释放的甲醛含量超标8倍,“这类产品流入市场,让消费者健康‘水深火热’”。

​“低价推荐”如何突破监管?​
业内人士指出,非法香烟批发往往利用“价格水深火热”的话术制造焦虑。一名曾参与地下流通链的知情者匿名透露:“假烟生产成本不足正品三成,即便以市场价五折批发,利润仍超200%。部分团伙甚至伪造‘烟草专卖运输证’,通过物流公司跨省分销。”

这种乱象为何屡禁不止?中国控烟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周明分析称:“违法分子常将交易环节拆分为‘推荐引流—私聊议价—线下交付’,并在宣传中使用‘香火’‘电子配件’等替代词,给监管带来技术难度。”记者实测发现,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香烟批发推荐”,系统会展示“茶叶经销”“文具清仓”等关联内容,但点击评论区置顶链接后,却跳转至标注“低价正品、水深火热”的香烟批发页面。

​执法升级与行业警示​
针对这一态势,公安部与国家烟草专卖局于9月联合启动“雷霆2024”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网络推荐—线下交易”的新型违法模式。在浙江台州,警方近日捣毁一个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的犯罪团伙,现场查获假冒注册商标的卷烟12万条。该团伙主犯王某供述,其利用“低价推荐”话术发展了200余名二级代理,消费者遍布23个省份。

“消费者切勿轻信‘水深火热’的价格宣传。”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提醒,正规卷烟外包装的透明纸平整光滑,假烟则常有褶皱;真烟烟丝呈橙黄色且油润,假烟烟丝多暗黑碎渣。若发现异常,可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

推荐!香烟批发低价销售“水深火热”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正规零售商也受到冲击。湖南长沙一家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便利店店主告诉记者:“非法批发商以‘水深火热’的低价抢客,我们月销量同比下降三成。”对此,烟草专卖部门正推动“一户一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验商户资质与卷烟流通信息。

​治理难题与长效机制​
在高压执法下,仍有灰色地带亟待规范。一位电商平台风控负责人坦言:“违法商家常用‘推荐好物’‘批发攻略’等中性词汇引流,需人工复核才能识别关联性,审核效率难以匹配信息发布速度。”

法律层面亦存在挑战。根据现行《烟草专卖法》,个人非法经营卷烟数额5万元以上才构成犯罪,而多数小额交易只能行政处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文建议:“应建立‘违法推荐信息黑名单’,对多次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实施联合惩戒。”

推荐!香烟批发低价销售“水深火热”

截至本报道时,赵斌的报案已获警方立案侦查。他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诈骗分子最后一条信息仍标红写着“推荐库存告急,价格水深火热”。“希望我的经历能提醒更多人,这些所谓‘推荐’的便宜烟,不仅烧钱,更是在烧健康。”赵斌说。

推荐!香烟批发低价销售“水深火热”

(注:文中涉及人物及企业信息已做脱敏处理,案件进展以执法机关通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