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国烟外烟最批发价一手货源“货真价实”
要闻!国烟外烟最批发价一手货源“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以"国烟外烟最批发价一手货源"为噱头的广告在部分社交平台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某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多个标榜"货真价实、厂家直供"的烟草销售账号,宣称能提供低于市场价30%的中华、芙蓉王等品牌卷烟,甚至承诺"免税外烟48小时直达"。
在杭州市拱墅区某写字楼工作的王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这位有十年烟龄的消费者,上月中旬通过弹窗广告添加了名为"烟草直通车"的微信商户。"对方发来的营业执照显示是云南某贸易公司,还出示了所谓海关缴税证明。"王先生花费2880元订购了两条硬中华,到货后却发现卷烟包装存在明显色差,扫码验证显示该批号产品已于三个月前被专卖系统注销。
"这根本不是货真价实的正规渠道产品。"浙江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张明远查看实物后指出,该批卷烟滤嘴接装纸工艺与正品存在0.3毫米偏差,烟丝中焦油含量超标2.7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仿制品外包装的"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竟与正品采用同款防伪浮雕技术。
为何此类交易屡禁不止?记者以批发商名义暗访时,某自称"供应链经理"的男子透露,部分灰产从业者通过收购废弃烟盒进行翻新,再填充劣质烟丝二次封装。"现在高仿烟能做到与正品批发价相差无几,但实际成本只有正规渠道的三分之一。"该人士声称,其掌握的"一手货源"每月可稳定供应2000件以上卷烟制品。
这种乱象已引起监管部门高度警觉。国家烟草专卖局在5月开展的"金叶2024"专项行动中,累计查获非法流通卷烟2.17万件,涉案金额达9.3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行动中利用虚拟定位技术进行跨区域销售的案例同比上升47%,查处的直播平台违规账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两倍。
"所谓的‘最批发价’往往伴随着法律风险。"北京工商大学烟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立教授分析,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任何未经许可的批发行为均属违法。他特别提醒消费者,正规卷烟外包装的32位追溯码可通过"中国烟草"官网逐级验证,而走私烟通常无法提供完整的物流追溯信息。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实体店经营者也深受其害。位于广州白云区景泰街道的某便利店店主李女士表示,低价倾销导致周边三家店铺上月卷烟销量下降15%以上。"我们正规渠道的硬中华批发价每条420元,那些来路不明的‘一手货源’竟敢标价380元,这不是扰乱市场吗?"
针对网络平台涌现的违法销售新动向,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现已建立与电商平台的数据协同机制,运用AI模型对"免税烟""厂家直供"等23类关键词实施动态监控。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开始使用"国烤""外混"等隐语规避审查,甚至通过境外服务器进行交易结算。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非法经营卷烟价值超过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2024年1-5月全国已宣判的127起涉烟案件中,有11名被告人因销售伪劣卷烟被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些案例中的违法分子,多数都曾使用过"货真价实""厂家直销"等宣传话术。
在东莞虎门港集装箱码头,海关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近期查获的伪装成电子元件的走私卷烟。这些外包装印着"精密仪器"字样的货柜内,整齐码放着6000条未经检验的某外国品牌香烟。"走私团伙为追求所谓‘最批发价’,连防潮措施都没做,开箱时已有三分之一卷烟发生霉变。"现场关员指着检测报告说。
随着电子烟纳入烟草专卖监管体系,市场规范面临新挑战。某省级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透露,近期查处的案件中,混合销售传统卷烟与水果味电子烟的案例占比已达38%。"违法者利用消费者对‘一手货源’的信任心理,将三无电子烟与正品卷烟捆绑销售,这种行为尤其危害青少年健康。"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再次登录此前暗访的短视频平台,发现相关账号已被批量封禁。但搜索"国烟批发"等关键词时,仍能发现个别用户将联系方式隐藏在评论区表情符号中。这场关于"货真价实"的猫鼠游戏,似乎仍在暗处悄然继续。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