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免税的东西都很便宜吗“桃李满园”
必看!免税的东西都很便宜吗“桃李满园”
近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免税店内,消费者李女士(化名)手持购物小票陷入困惑——她购买的某品牌精华液标价680元,比市区专柜仅便宜20元,而另一款进口巧克力甚至比电商平台贵出15%。这并非个案,随着暑期出境游升温,“免税的东西都很便宜吗”成为社交平台热议话题,而商家“桃李满园”式的营销策略背后,正浮现出免税消费的认知陷阱。
7月12日,财政部、海关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免税行业运行报告》显示,1-6月全国口岸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4%,但商品均价同比下降8.7%。数据看似利好,却与消费者体感形成反差。在北京首都机场免税店,刚结束欧洲旅行的张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购物清单:“这款瑞士腕表免税价12.8万元,比日内瓦市区表行还贵9000元,店员解释是‘包含进口环节综合税’,可官网明明标注‘免税商品’。”
价格迷雾背后的“桃李满园” 业内人士指出,免税店的定价体系远比消费者想象复杂。上海某免税集团采购总监透露:“品牌方通常会给免税渠道设计专属规格,例如缩小化妆品容量或调整配方,使得比价失去参照系。”这种“桃李满园”式的产品策略,在香化品类尤为明显。以某法国奢侈品牌面霜为例,免税店特供版从60ml调整为58ml,单价却只降低3%,实际每毫升价格反超常规版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区域价差。根据全球免税价格监测平台Travel Blue数据,同一款意大利皮具在海南离岛免税店的售价,比米兰机场免税店高出22%。中国海关部门12360热线工作人员解释:“免税价仅免除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但运输成本、店铺租金等都会计入定价,部分商品还可能叠加消费税。”
“桃李满园”生态下的消费博弈 在深圳福田口岸,记者目睹某美妆柜台的“买三送一”促销活动吸引大批顾客,仔细计算却发现:赠送的小样在电商平台售价不足正装1/10,实际优惠力度低于五折。这种“桃李满园”式的捆绑销售,正成为免税商家的常规操作。浙江大学消费行为学教授陈明分析:“消费者容易陷入‘免税即低价’的思维定式,忽略单位价格核算,这正是商家设计营销方案的心理支点。”
监管层面已开始行动。7月15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6家离岛免税企业,要求限期整改“模糊标价”“虚构原价”等行为。官方通报显示,某品牌防晒霜在标注“免税价398元”时,未同步说明该价格较品牌直营店仅优惠2元,涉嫌误导消费者。三亚市消保委秘书长吴琳提醒:“消费者需保存购物凭证,若发现价格欺诈可通过‘海南免税购物APP’一键投诉。”
破除认知陷阱需双向发力 面对复杂的免税市场,消费者的理性判断尤为重要。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建议:“出境前可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查询商品完税价格,避免盲目采购。”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税务团队负责人刘巍指出:“部分旅客误将‘免税额度’等同于‘免税商品优惠幅度’,实际上两者并无必然联系,重点在于比较税后总成本。”
值得警惕的是灰色地带。7月16日,珠海拱北海关查获一起“免税代购”案,涉案团伙利用旅客离岛免税额度套购商品,再通过快递分销至内地,半年非法获利超200万元。这种“桃李满园”式的规模化违规操作,既扰乱市场秩序,也让不知情旅客面临法律风险。涉案人员王某在审讯中承认:“很多帮忙带货的人根本不知道,代购免税品超过10万元就可能涉嫌走私。”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免税行业或将迎来深度调整。中国免税品集团董事长彭辉在行业论坛上坦言:“过去‘桃李满园’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必须建立透明化比价系统和动态定价机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建议:“可借鉴韩国‘免税价格公示制度’,要求商家同步展示市内价、免税价及价差比例。”
截至本报道时,携程旅行网已上线“全球免税比价”功能,覆盖20个国家150个免税店的60万种商品。当消费者在东京银座免税店扫描商品条形码时,手机界面会立即显示该商品在北京SKP、海南免税城等地的可比价格。这种技术赋能或许预示着,破除“免税的东西都很便宜吗”的认知困局,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
(本文数据来源:海关部门官网、财政部《2024年上半年免税行业运行报告》、Travel Blue全球免税价格监测平台)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