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一手货源批发香烟“薄利多销”
近日,一则关于"真香!一手货源批发香烟‘薄利多销’"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某短视频平台涌现多个宣称掌握"免税正品渠道"的账号,以"工厂直供、跨境物流、价格直降60%"为卖点,通过隐蔽话术吸引消费者咨询。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标榜"薄利多销"的烟草批发业务,实则涉嫌违反《烟草专卖法》第35条关于未经许可不得经营烟草制品的规定。
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国查处违法卷烟案件4.3万起,其中网络销售占比达27%。在近期破获的"飓风2023"专项行动中,江苏盐城警方查获的仿制中华、黄鹤楼等品牌香烟,外包装竟印有"仅供出口"字样,经鉴定均为非法生产的走私卷烟。办案人员透露,这些货物正是通过"一手货源""薄利多销"等话术进行网络引流,实际交易转为私域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家采用"真香"话术包装违法事实。在记者暗访的某微信交易群中,自称"华北总代"的王某展示的报价单显示,软中华每条仅380元,较市场价低45%。当问及货源合法性时,对方立即发送盖有模糊公章的"海关通关单",并强调"薄利多销不囤货"。但据烟草稽查部门证实,这类单据九成系伪造,且走私香烟普遍存在焦油量超标、化学添加剂过量等问题。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指出,非法烟草交易已形成完整灰色产业链。犯罪团伙利用"真香"式营销话术,通过三级分销体系渗透下沉市场。山东某县级市零售店主李某透露,曾有"渠道商"以"薄利多销"为由,承诺月销200条即返现10%,但收货后发现香烟条形码与区域编码不符,最终遭监管部门查处并罚款2万元。
技术手段的升级让打假面临新挑战。腾讯安全团队监测发现,2023年二季度烟草类违规内容举报量同比激增132%,黑产从业者开始使用同音字、代码暗语进行传播。在某直播平台,主播用"薄香多利"替代敏感词,展示香烟时标注"模型道具",实际通过评论区"数字+字母"组合引导用户添加私人账号。
面对新型违法手段,监管部门正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全国统一的烟草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将于10月上线,整合生产、流通、零售全链条数据。值得关注的是,合法烟草电商渠道呈现增长态势,中烟国际"香誉"平台三季度订单量环比增长41%,其采用的区块链溯源技术,让每包香烟都可查询到生产批号、物流轨迹等18项信息。
在这场"真香"与法治的博弈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焦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审理的维权案例显示,购买非法渠道香烟的消费者不仅无法获得赔偿,还可能因《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59条承担连带责任。业内人士建议,识别"薄利多销"陷阱需注意三点:查看零售许可证电子标识、核对32位防伪码、拒绝脱离平台交易。
随着国庆消费旺季临近,烟草市场迎来年度监管高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通告显示,9月已下架违规链接12.6万条,封禁违规账号4800个。在坚持"真香"品质与合法经营之间,只有筑牢法治防线,才能真正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