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柬埔寨代工香烟“良莠不齐”

近日,一批经广西凭祥口岸流入的柬埔寨代工香烟引发市场震荡。据海关部门4月3日通报,3月查获的23万条走私香烟中,标有“柬埔寨代工”字样的产品占比达41%,抽检结果显示其质量呈现明显“良莠不齐”特征。这场始于社交平台的消费争议,正演变为涉及国际贸易监管、公共健康安全的复合型事件。

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标榜“柬埔寨代工”的香烟自2024年下半年起销量激增300%,价格区间跨度从每条65元到580元不等。金边某中资物流公司提供的报关记录显示,当地18家注册代工厂中,仅7家持有中国海关部门认证的《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证》。这种“良莠不齐”的资质状况,直接导致流入市场的产品出现两极分化。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摊主陈先生向记者展示两款包装相似的柬埔寨代工香烟:一款过滤嘴采用醋酸纤维材质,另一款却混用再生塑料,“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孰优孰劣”。

爆料!柬埔寨代工香烟“良莠不齐”

消费者体验的割裂感在实验室检测中得到印证。广州质检院4月1日发布的比对报告显示,送检的15款柬埔寨代工香烟中,5款焦油含量超过标注值1.8-3.2倍,3款烟丝检出未申报的甜味剂三氯蔗糖。更令人担忧的是,某短视频平台热销的“水果味电子烟弹”,经核磁共振检测发现其雾化液含甲苯溶剂残留,该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这种“良莠不齐”的质量现状,使得消费者维权陷入困局——杭州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跨境烟草制品投诉案件中,仅12%能提供完整购买凭证。

供应链溯源揭示更深层乱象。越南广宁省海关3月29日截获的走私车辆中,查获标注“柬埔寨制造”的香烟纸箱内,实际封装着河内某地下作坊生产的劣质卷烟。这种“贴牌代工”模式在边境地区已成公开秘密,广西东兴市某物流园区工作人员透露,部分货主会混装正规代工产品和山寨货,“一车发往内地的集装箱里,良莠不齐的产品各占五成”。中柬联合执法组4月2日突击检查金边某代工厂时,发现其生产线同时运行着三个品牌的包装机械,原料仓库堆放着缅甸、老挝等地的混合烟叶。

爆料!柬埔寨代工香烟“良莠不齐”

监管层面的应对措施正在升级。国家烟草专卖局4月3日启动“清源2025”专项行动,要求所有进口烟草制品加贴“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生产批次、检测报告及完税信息。值得关注的是,柬埔寨商务部同期公布《代工企业白名单》,将12家符合国际生产标准的企业纳入推荐名录。这种“良莠不齐”的筛选结果引发业界讨论,北京某跨国贸易律师指出:“白名单制度能规范头部企业,但难以遏制地下工厂的野蛮生长。”

国际协作成为破局关键。中国—东盟烟草监管联席会议4月4日通过决议,拟建立跨境烟草制品质量追溯平台。该平台将整合生产地海关数据、第三方检测报告及消费者反馈信息,试图破解当前“良莠不齐”的市场困局。业内人士透露,华为技术团队正在研发基于区块链的防伪溯源系统,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云南自贸区试点。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广州白云机场入境大厅看到,海关新型CT机已增加东南亚烟草制品智能识别模块。这场由“良莠不齐”的代工香烟引发的风波,或许将成为推动跨境商品监管改革的契机。正如国际贸易专家所言:“消费者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禁与放,而是建立透明可信的质量筛选机制。”在全球化供应链日益复杂的今天,如何辨别真伪、保障权益,仍是每个消费者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