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免税烟草店“门庭若市”
提醒!免税烟草店“门庭若市”
近日,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内多家烟草专柜出现异常火爆景象,"门庭若市"的排队场景引发社会关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12月8日通报,某免税店单日香烟销售额突破800万元,较平日增长470%,部分消费者一次性购买超50条香烟。这场突如其来的消费热潮,暴露出免税烟草市场监管的新挑战。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三亚海棠湾免税城C区3楼的烟草专柜前,清晨6点便有近百人排队。来自辽宁的游客王女士(化名)坦言:"看到社交平台说免税烟要涨价,赶紧来囤货。"其购买的某品牌香烟单价为420元,较内地专卖店便宜32%。但海关工作人员现场查验时发现,部分旅客的离岛机票与免税购物时间间隔不足24小时,涉嫌违规套购。
这场"门庭若市"的抢购潮背后暗藏蹊跷。海南省市场监管总局12月9日突击检查发现,某免税店存在"拆单销售"违规行为,将单笔订单拆分为多张小票以规避限购政策。在查获的销售系统中,单日有17个账户累计购买同款香烟超200条,明显超出个人合理消费范畴。更令人警觉的是,部分商品流向二次销售市场,形成"免税店抢购-社交平台转卖"的灰色链条。
"这种异常的门庭若市现象已引发跨省倒卖风险。"三亚海关缉私分局负责人透露,12月5日查获的快递包裹中,发现标有"免税专供"字样的香烟137条,寄件人利用虚假身份信息,通过同城跑腿服务将货物转移至岛外。犯罪团伙的转账记录显示,每条加价150-200元转售至川渝地区,形成"当日采购次日达"的非法流通网络。
法律专家指出,依据《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监管办法》,离岛旅客年度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单次限购香烟30条。在近期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代购人员黄某组织20人"人头"套购香烟,通过拆分行李逃避查验,累计非法获利43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些案例警示着"门庭若市"表象下的法律红线。
监管升级正在紧锣密鼓推进。12月10日起,海南全岛免税店启用"人脸识别+消费轨迹追踪"系统,对30日内多次购买同款烟草制品的消费者自动预警。三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的"异常消费行为模型"显示,当单日同一品牌香烟销量突增300%时,系统将在2小时内启动人工核查。这套智能监管体系已成功拦截12起团伙套购行为。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场"门庭若市"的抢购潮带来多重风险。烟草质量鉴定中心近期收到的投诉中,38%涉及免税香烟真伪纠纷。广州白云机场查获的假冒免税香烟案件中,犯罪分子精确复刻免税店包装、购物小票及海关封签,甚至伪造"离岛信息核验二维码"。专家建议消费者通过"中国免税"官方APP扫描32位防伪码,查验商品流通轨迹。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乱象已影响正常市场秩序。内地多家烟草零售商反映,12月以来部分品牌香烟批发价下跌15%,这与免税店流出商品的冲击直接相关。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标榜"免税正品"的香烟链接多达2300余条,其中销量最高店铺30天内交易突破5000单,形成"门庭若市"的线上黑市。
随着元旦春节消费旺季临近,监管部门祭出组合拳。海关总署12月11日宣布建立"免税商品全域追溯体系",每件离岛免税商品将植入纳米级射频芯片,可在港口闸机自动识别异常包裹。同时升级的"信用惩戒机制"规定,违规代购者将被纳入征信黑名单,限制其三年内购买免税商品资格。这套"科技+制度"的监管新模式,正在重塑免税市场的"门庭若市"现象。
在这场消费狂欢与监管博弈中,普通消费者更需保持理性。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免税烟草的本意是满足旅客自用需求,任何试图将其作为投资品或经营资源的行为都将付出法律代价。"当免税店的"门庭若市"回归服务本质,才能真正实现促进消费与规范市场的双重目标。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