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福建云霄假烟货源“以讹传讹”
突发!福建云霄假烟货源“以讹传讹”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一起涉假烟案件引发连锁反应,网络上关于“云霄低价正品烟货源”的传言呈病毒式扩散,实则多为“以讹传讹”的虚假信息。随着警方侦办进度披露,这场由不法分子编织的谣言网络逐渐浮出水面,暴露出新型涉烟犯罪中信息污染的严峻态势。
7月30日晚,云霄县居民李先生(化名)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标注“云霄免税烟厂直供”的直播,主播声称可通过“特殊渠道”提供市面六折香烟。被低价吸引的李先生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微信号,按指引支付2000元定金后,却发现自己被拉黑。“对方发来的所谓‘仓库视频’根本是盗用正规烟草公司的画面,这种以讹传讹的骗局太隐蔽了。”李先生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诈骗分子使用的转账账户注册地在云南,与云霄并无实际关联。
云霄县烟草专卖局8月1日通报,该局联合公安部门在7月31日的突击行动中,于陈岱镇某民房内查获假冒“黄鹤楼”“利群”等品牌卷烟8600条,涉案金额超2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现场查扣的19台作案手机中,有14个社交账号正在同步发布“云霄烟厂清库存”“海关罚没烟特价处理”等不实信息。执法人员发现,这些账号通过盗用正规烟草物流视频、伪造电子合同等方式,营造出货源合法的假象。
“所谓云霄假烟货源多是犯罪团伙以讹传讹的营销话术。”漳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负责人透露,近期查处的6起涉烟案件中,有5起作案人员与云霄本地无直接关联。犯罪团伙利用云霄作为历史涉烟案件高发地的“地域标签”,通过虚拟定位技术伪装IP地址,实则从广东、湖南等地远程操控。这种“借壳传播”的手法,使得消费者更容易轻信货源真实性。
随着案件深入调查,假烟流通环节的隐蔽性引发关注。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云霄特产”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仍有37个店铺使用“茶叶”“工艺品”等类目暗售卷烟。点开销量最高的某店铺,客服自动回复中带有“支持视频验货”“全国闪电发货”等话术,但当记者要求查看烟草专卖许可证时,对方立即终止对话。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店铺通常存活不超过48小时,采用“打一枪换一地”的运营模式。
国家烟草专卖局溯源系统显示,今年1-7月全国查获的假烟案件中,有43%涉及虚假货源信息传播,较去年同期增长18%。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明分析:“犯罪团伙深谙消费者‘宁信其有’的心理,故意释放半真半假的消息形成以讹传讹效应。”其研究团队监测发现,某社交平台上关于“云霄假烟货源”的讨论帖中,72%的所谓“知情者爆料”实为盗用新闻报道片段拼接而成。
在物流环节,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手段更为隐蔽。云霄县某快递网点负责人透露,近期查获的违规快件中,假烟多被伪装成“机械配件”“电子元件”,甚至采用双层包装规避X光检测。更有团伙将整条香烟拆解为单包装盒,分批次通过不同快递公司寄送。这种“化整为零”的配送方式,使得单个包裹价值常低于刑事立案标准。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醒,任何低于市场价30%的卷烟交易均存在法律风险。正规烟草销售需具备“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且禁止跨区域流通。对于网络平台出现的“特殊渠道”“内部货源”等宣传,务必保持警惕。福建省烟草质检站工程师王伟指出:“近期查获的假烟中,有65%使用高仿包装,普通消费者仅凭外观难以鉴别,建议通过专卖店等正规渠道购买。”
截至8月2日,云霄县已对辖区内217家物流网点启动专项排查,并要求所有寄递件必须开箱验视、实名登记。通信管理部门同步关停涉嫌违规的82个虚拟号码,封禁23个网络账号。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于三季度开展“净网护烟”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利用新媒体平台以讹传讹的涉烟犯罪行为。这场由虚假货源信息引发的迷雾,正在法治阳光下逐渐消散。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