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买烟去实体店还是网店“见仁见智”
特别关注!买烟去实体店还是网店“见仁见智”
近日,杭州市民张晓峰(化名)在某电商平台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购入两条某品牌香烟,收货后却发现外包装缺少激光防伪码。这场因价格诱惑引发的消费纠纷,让“买烟去实体店还是网店见仁见智”的讨论再度升温。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新型销售渠道的涌现,消费者在便捷性与安全性之间的抉择正变得愈发复杂。
张晓峰向记者展示的订单记录显示,他在一家标注“品牌直营”的网店完成交易后,商家以“避免系统监测”为由要求其删除聊天记录。“拆开包装发现烟丝松散,吸食时有明显的刺喉感。”经属地烟草专卖局鉴定,该批香烟为高仿制品,使用的滤嘴材料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这种遭遇并非孤例,中国控烟协会2025年3月抽样数据显示,网络渠道购买的烟草制品中,28.7%存在真伪争议。
实体店与网店的优劣对比始终见仁见智。在南京鼓楼区经营烟酒超市十五年的李建军看来,实体渠道的即时性和可靠性无可替代:“上周有位老顾客急着要两条烟办喜宴,如果是网购根本来不及。”他店铺的监控画面显示,消费者购买时普遍会仔细查验防伪标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正是实体店的核心竞争力。而从事IT行业的90后消费者王璐则认为,网店的价格优势和品类丰富度更具吸引力:“我常买的薄荷味细支烟,附近三家便利店都断货,但电商平台总能找到。”
这种消费选择的分化背后,折射出监管体系的深层挑战。国家烟草专卖局本月更新的《电子交易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网络经营者必须公示32位烟草专卖许可证编号。记者实测发现,在某头部电商平台搜索“香烟”,排名前五的店铺中仅两家完整展示证件信息,其余店铺或将许可证缩略至无法辨认,或使用食品经营许可证“偷梁换柱”。上海市烟草质量检测中心工程师周敏指出:“部分网店会利用图片PS技术伪造证件,非专业人员很难辨别真伪。”
对于“见仁见智”的渠道选择困惑,行业内部正探索技术解决方案。在深圳福田区,40家烟草专卖店试点部署了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烟盒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从生产到零售的全链条信息。“这套系统让假烟无所遁形。”店主陈伟向记者演示时,扫码页面不仅显示该包香烟的生产批次、物流轨迹,还能查看质检员签名和仓储温湿度记录。相比之下,网络渠道的监管仍存在盲区——某直播平台近日被曝出主播通过“闪购”模式销售香烟,交易全程使用暗语沟通,货物经由多个中转仓分发以规避追踪。
不同代际消费者的行为差异使“见仁见智”现象更为凸显。60后消费者赵建国坚持只在小区门口的国营超市买烟:“我和店主老张认识二十年,他进的烟从来没出过问题。”而95后白领林悦更青睐社交电商的定制服务:“加入会员群后,客服会根据我的口味推荐新品,这种个性化体验实体店给不了。”这种代际偏好差异在数据中得到印证:2025年第一季度,35岁以下消费者网购烟草占比达47.6%,较去年同期增长9.3个百分点。
政策层面的动态为这场争论注入新变量。国家发改委拟修订的《烟草专卖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了“网络经营者需缴纳50万元质量保证金”条款。法律专家分析,此举或将淘汰90%以上的中小型网店,使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江苏、广东等地试点推行“实体店线上化”改革,允许持证商户通过官方小程序开展同城配送,这种融合模式或许能为“见仁见智”的困局提供新解法。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回访张晓峰获悉,涉事网店已被平台下架,但其通过私人账号仍在其他平台继续经营。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乱象,凸显出渠道选择的复杂性。正如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所言:“无论是见仁见智的个体选择,还是与时俱进的监管升级,最终目标都是让每一支香烟都能溯本清源。”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完善的双重驱动下,这场关于消费渠道的博弈远未到终局。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