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热议!低价货源怎么出售“各取所需”
全网热议!低价货源怎么出售“各取所需”
近日,一场由"低价货源"引发的商业伦理争议席卷社交平台。某短视频博主发布的《日入万元秘籍:工厂尾货各取所需》教程,因涉嫌教唆销售劣质商品被下架,事件背后折射出新型交易模式下买卖双方的利益博弈。据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服务平台统计,2025年一季度涉及"超低价货源"的纠纷量同比激增187%,其中43%的争议集中在商品质量与宣传不符。
浙江台州从事服装批发的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亲身经历。3月28日,她在某直播平台看到"库存卫衣每件6.8元,各取所需清仓处理"的广告,一次性采购2000件准备投放夜市。到货后却发现,宣传中的"微瑕疵"实为领口变形、袖口脱线的严重质量问题。"主播展示的样品领标完整,实际收到的货品却是剪标款,根本无法按计划作为品牌尾货销售。"李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当她要求退货时,卖家以"各取所需,介意勿拍"为由拒绝退款。这种"低价货源"买卖双方责任模糊化的现象,正在衍生新型消费纠纷。
"各取所需不应成为质量问题的遮羞布。"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王建军指出,部分商家利用《电子商务法》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另有约定"条款,在商品详情页设置"不退不换""瑕疵不赔"等格式条款。值得关注的是,涉事直播账号主页明确标注"货源特殊,拍前确认",这种看似合规的操作,实则将验货责任完全转嫁给买方。市场监管总局4月1日披露的典型案例中,某网店通过"各取所需"话术销售过期化妆品,最终被认定构成消费欺诈。
在这场争议中,真正的"各取所需"交易模式仍有成功案例。广州白云区某玩具厂负责人陈明辉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解决方案:将库存分为A级(包装完好)、B级(轻微压痕)、C级(功能瑕疵)三类,在商品页面用红黄绿三色标签区分。"采购商根据自身销售渠道各取所需,直播间日均成交额反而提升了35%。"这种透明化分级模式,已被义乌小商品城37%的商户采用。行业数据显示,明码标价的"分级低价货源"客诉率仅为传统模式的18%。
法律界人士提醒,看似双赢的"各取所需"交易暗藏法律风险。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近期处理的案件中,某服装店主因销售"各取所需"渠道获得的侵权商品,被判赔偿品牌方23万元。这些打着"工厂直供"旗号的货源,实为侵犯知识产权的山寨产品。"采购方不能以'不知情'为由免责。"知识产权律师张薇强调,即便是低价处理的"各取所需"商品,也需查验商标授权书等文件。
针对愈演愈烈的低价货源乱象,多个电商平台已升级治理措施。某头部平台4月2日上线的"透明货源"认证系统,要求商家上传库存来源证明、质检报告等六类文件。对于标注"各取所需"的商品,系统会自动匹配"验货险",消费者可享受三次免费验货服务。这种将"各取所需"从模糊约定转为标准化服务的尝试,或许能为行业规范化提供新思路。
在这场关于低价货源的热议中,真正的破局点或许在于建立新型供应链信任体系。浙江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最新报告建议,推广区块链溯源技术在库存商品流通中的应用,让每件"各取所需"的货品都带有不可篡改的流通记录。当买卖双方在信息透明的环境中各取所需,这场由价格引发的争议或将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契机。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