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卖烟微信货到付款“玉树临风”
速递!卖烟微信货到付款“玉树临风”
近日,一种打着“玉树临风”旗号的微信货到付款售烟模式引发社会关注。商家以“高端品质”“风度之选”为宣传噱头,在社交平台隐秘销售香烟,甚至声称“抽玉树临风,显名仕风范”。这种披着文化外衣的非法交易,正在触碰法律红线与消费者信任底线。4月5日,广州市民陈先生(化名)向记者反映,其通过朋友推荐添加了名为“玉树临风品鉴馆”的微信账号。对方朋友圈展示的香烟包装印有水墨竹林图案,并标注“特供非卖品”,宣称“口感如玉树临风般清冽”。陈先生以货到付款方式订购两条,支付金额680元,收货后发现烟支长度短于国家标准,点燃后出现刺鼻异味。经广东省烟草质量检测站鉴定,该产品为非法生产的伪劣卷烟。
此类案件正呈现爆发态势。国家烟草专卖局2024年第一季度执法数据显示,全国已查处涉“文化概念”非法售烟案件531起,较去年同期增长137%,其中以“玉树临风”“风雅颂”等成语包装的占63%。这些商家通过定制古风包装、虚构文化典故,将每包成本不足5元的劣质烟丝卖出百元高价。在某地查获的制假窝点,执法人员发现成堆印有“玉树临风”字样的空白包装盒,其设计风格刻意模仿某知名白酒品牌。
“所谓‘玉树临风’实为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烟草专案律师张涛指出,这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文化IP的信任,将非法经营包装成“文化消费”。4月8日曝光的浙江某案件中,犯罪团伙甚至伪造文物鉴定证书,声称烟叶采自“百年古茶树”,经查实原料实为劣质碎烟叶混合香精。
监管技术的升级让“玉树临风”式营销难以遁形。腾讯安全团队负责人透露,平台新上线“文化概念商品识别模型”,通过分析“竹林七贤”“魏晋风骨”等372类关联词,3月累计封禁涉烟账号4.2万个。更值得关注的是,某快递企业4月10日披露的数据显示,货到付款包裹中“文化主题”类异常件占比达18%,其中约三成经抽检确认为非法烟草制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新挑战。湖南的赵女士(化名)收到破损的“玉树临风”香烟后,发现快递单上寄件人信息为虚构,微信卖家已将其拉黑。中国消费者协会4月12日紧急发声,强调“凡未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卷烟均属非法”,并建议公众扫描卷烟包装上的“中国烟草”二维码验证真伪。
执法部门的重拳出击正在压缩违法空间。4月15日,江苏警方破获的跨省制售假烟案中,犯罪团伙利用短视频平台展示“玉树临风”卷烟在茶室、画廊等场景的“文化体验”,诱导消费者添加微信下单。现场查获的账本显示,其通过货到付款方式日均成交200余单,单月流水超500万元。
业内专家提醒,真正的“玉树临风”不应成为非法牟利的遮羞布。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员王伟(化名)表示,现行卷烟国标明确规定烟支长度为84mm,而多款所谓“文化短支烟”实际长度仅74mm,“这种偷工减料的行为,既损害消费者权益,更玷污传统文化意象”。
在这场文化外衣与法律利剑的较量中,社会共治格局加速形成。随着《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新增“网络文化概念商品监管”条款,以及区块链技术在烟草物流溯源体系的应用,那些企图靠“玉树临风”浑水摸鱼的违法者,终将在阳光下现出原形。
(本文案例数据来源于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开通报及权威媒体报道,涉案人员信息已做脱敏处理。)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