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网信办开展专项排查时发现,微信平台上出现一批以“茶礼定制”“雾化生活馆”为伪装,实则销售香烟的公众号。这些账号主页商品展示区“琳琅满目”,从传统卷烟到加热不燃烧产品一应俱全,甚至打出“直供免税烟”“未成年人可配送”的违规标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家住广州的王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6月底,他在浏览短视频时偶然刷到标注“正品保障”的香烟广告,扫码跳转至名为“云雾臻选”的微信公众号。“页面设计得像高端茶叶商城,点开‘商务礼盒’分类才发现全是中华、黄鹤楼等香烟。”王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客服承诺“无需验证身份证”“快递面单写文具”,他花568元购买的“特供版”香烟到货后,却发现是印着外文的走私产品。

这些“琳琅满目”的线上售烟账号并非个例。记者以“雾化器”“收藏盒”为关键词搜索,发现23个公众号存在类似经营模式。某账号客服对话窗默认发送的《购买须知》中,赫然标注着“付款后立即销毁交易记录”“使用方言语音确认订单”等反侦查话术。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敏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公民、法人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这些公众号已涉嫌多重违法。”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将目标锁定青少年群体。在某公众号7月12日更新的推文中,“夏日特惠”栏目推荐的多款水果味电子烟,配图采用动漫二次元风格,文案刻意使用“学习解压神器”“宿舍必备”等诱导性词汇。中国控烟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玥表示担忧:“通过微信公众号销售烟草制品,不仅规避了线下年龄核验环节,水果味调味剂更容易让未成年人降低戒备心。”

面对“琳琅满目”的线上售烟乱象,监管技术手段正面临新挑战。腾讯安全团队负责人透露,今年二季度已处置违规公众号136个,但部分商家采用“谐音替换”“图片加密”等方式逃避审核。记者实测发现,输入“yan草”“香因”等变体词仍可搜索到相关账号,商品详情页将香烟图片嵌入表情包九宫格,需长按才能识别完整图像。

头条关注!香烟微信公众号“琳琅满目”

蓝莲花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社交平台涉烟举报量同比激增217%,其中微信公众号成为新型主要渠道。这种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电商平台,微信公众号闭环生态更易隐藏交易链路,且商户通过“个人号+小程序”组合拳,可在被封禁后快速转移客户资源。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账号采用“预付定金+货到付款”模式,资金流向难以追踪。

头条关注!香烟微信公众号“琳琅满目”

目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建立网络涉烟关键词库,累计收录变异词8300余条。但法律界人士指出,现有条例对社交平台售烟的处罚力度,仍停留在5万元以下罚款层面,与违法收益严重失衡。上海市闵行区今年5月查处的某公众号售烟案中,当事人两年非法获利超270万元,最终仅被处以3万元行政罚款。

截至本报道时,微信团队回应称正在测试“图片语义识别2.0系统”,可通过AI分析商品图片中的潜在涉烟元素。当记者询问如何防范商家使用方言语音沟通时,客服建议用户遇到疑似售烟账号立即投诉。这场“猫鼠游戏”仍在持续,公众不禁要问:在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何这些“琳琅满目”的线上烟店总能找到监管盲区?或许正如李玥所言:“打击网络售烟需要构建‘电子围栏’,不仅要拦截商品信息流,更要斩断支付、物流的灰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