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查获假冒注册商标卷烟37.6万件,同比增长21%,涉案金额超48亿元。这一数据引发公众对烟草市场“正品货源批发”生态的热议——在看似“琳琅满目”的批发渠道中,如何辨别真伪、保障权益成为消费者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随着物流网络和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宣称“正品直供”“厂家直销”的烟草批发商层出不穷,但其中混杂的走私、假冒产品却让市场鱼龙混杂,甚至出现“假货比真货流通更快”的荒诞现象。

所谓“正品香烟货源批发”,本应指具备国家烟草专卖许可、货源可追溯至合法生产企业的正规经营行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卷烟批发企业必须持有省级烟草专卖局核发的许可证,且每笔交易均需录入国家烟草专卖管理信息系统。然而,当前市场上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琳琅满目”低价渠道的偏好,通过伪造电子凭证、虚标产地等方式混淆视听。2022年,河南郑州某商贸城查获的假烟案件中,不法分子将假冒“中华”“玉溪”等品牌卷烟混入正规批发商的物流箱,利用“整箱批发更优惠”的噱头分销至周边县市,仅三个月销售额就突破800万元。

重磅消息!正品香烟货源批发“琳琅满目”

从事餐饮行业的王女士(化名)对此深有体会。2023年春节前夕,她在某微信群看到“正品香烟货源批发,品类琳琅满目”的广告,对方宣称“机场免税店同款,支持扫码验真”。为筹备年会采购,她以市场价七折的价格购入50条某高端品牌卷烟,收货时包装完整且带有防伪标识。然而,在宴请客户时,多位吸烟者指出口感异常,经烟草专卖局鉴定,这批卷烟系高仿产品,防伪码为盗用真品数据。“本以为找到物美价廉的渠道,结果差点毁了公司声誉。”王女士表示,现在采购烟草只选择具有实体仓储、能提供完整税票的批发商。

事实上,真正的“正品香烟货源批发”链条具有严格规范。从云南、湖南等烟叶产区的定点加工厂,到省级烟草公司的统一调拨,再到零售终端扫码入库,全过程均纳入“国家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管理系统”监管。以浙江省推行的“卷烟身份证”制度为例,每条卷烟外包装均印制32位追溯码,消费者通过“中国烟草”官网验证时,系统会显示该条卷烟的生产批次、物流轨迹及经销商信息。然而,这一精密体系仍被不法分子钻空子——2023年4月,江苏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回收的真品烟盒重新灌装劣质烟丝,通过二手交易平台以“正品尾货”名义销售,非法获利超千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琳琅满目”的批发乱象已对行业税收造成冲击。据统计,我国烟草行业2022年实现工商税利1.45万亿元,而非法流通导致的税收流失约占行业总税利的3%-5%。为此,多地开始强化技术监管手段:广东省试点“区块链+烟草溯源”平台,从烟叶种植到零售终端的117个环节数据实时上链;北京市要求批发企业安装“AI识别摄像头”,自动比对入库卷烟与系统订单的规格数量,防止“混箱调包”。

然而,治理难度仍不容小觑。部分偏远地区的小型批发部为牟利,将真假卷烟按比例掺卖;一些消费者迷信“特殊渠道”,主动寻求非正规货源。对此,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指出,破解困局需构建“三向防线”:压实批发企业主体责任,对违规供应商实施“一次性出清”;升级防伪技术,例如推广内嵌式芯片标签,使假冒产品无法通过简单复制蒙混过关;加强公众教育,如上海市推出的“真假烟对比展示车”,2023年已在社区巡展超200场,累计发放鉴别手册12万份。

当前,随着《电子烟国标管理办法》全面落地,烟草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到新型产品的监管迭代。无论是实体卷烟还是电子烟,“正品货源批发”必须恪守“真品、真码、真渠道”的原则,这既是法律底线,也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对于公众而言,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选择合规渠道,既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更是对行业良性发展的支持。唯有筑牢“源头严控、流通严管、终端严查”的全链条防线,才能让“正品香烟货源批发”真正成为安全与品质的代名词。

重磅消息!正品香烟货源批发“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