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香烟代购首批商行“独占鳌头”
近日,市监局通报的"雷霆2023"烟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某注册于保税区的商贸公司因单日销售额突破80万元引发关注。这家被同行称为"独占鳌头"的企业,正是三年前首批获得跨境烟草零售试点资质的五家商行之一。随着代购行业监管收紧,这些手握合法资质的"排头兵"正悄然构筑竞争壁垒,形成"强者愈强"的市场格局。
在浦东国际机场附近的保税仓库,记者目睹了"独占鳌头"企业的物流操作现场。8月25日上午10时,身穿海关制式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扫描带有"CNTC"标识的集装箱,电子屏显示该批次的555条万宝路香烟已完成属地海关查验。"我们每笔订单都对应海关核放单,消费者可以在掌上海关APP查到清关记录。"现场负责人出示的2023年跨境零售试点企业名录中,首批五家商行均标有星号备注。
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印证着这种市场分化。从事金融行业的张先生向记者展示其购物记录:8月28日通过某首批商行小程序下单的2条七星香烟,不仅比后期入局平台便宜15%,更附带中检集团出具的防伪证书。"有朋友在社交平台推荐的代购网站价格更低,但看到新闻里说那些可能是改包装的假货,还是选择这些‘独占鳌头’的老牌商行更安心。"张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市监局8月29日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非试点企业售出的进口香烟中有34%存在税标异常。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市场分化源于政策红利与监管套利的博弈。某跨境电商业内人士透露:"首批试点商行享受保税仓租金减免、快速通关等六项优惠政策,后来者要达到同等运营标准,成本至少要增加40%。"其提供的2022年行业报告显示,五家首批企业占据跨境烟草零售73%的市场份额,真正形成"独占鳌头"局面。
法律专家对资质壁垒提出新思考。中国政法大学市场监管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田薇教授分析道:"‘独占鳌头’不应成为市场准入的永久护身符,今年新修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试点资质实施动态考核。"其提及的9月1日生效的修订条款中,新增"年审不合格立即取消资质"的规定,或将为后来者打开竞争窗口。
行业暗流在物流环节愈发汹涌。记者暗访发现,某些未获资质的代购商为突破"独占鳌头"企业的封锁,采取"化整为零"的运输策略。9月3日晚,在宝山区某物流园,装卸工人正将标注"汽车配件"的纸箱搬入厢式货车,开箱后却是整齐码放的健牌香烟。这些包裹的快递面单刻意规避"烟草""香烟"等关键词,采用"电子雾化器"等模糊描述,收货地址多为二三线城市烟酒店。
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为这场商战添加新注脚。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控所9月5日发布的《新型烟草制品流通渠道研究》显示,通过正规跨境商行购买的消费者,67.2%会查看防伪标识,而在非正规渠道消费者中该比例仅为9.3%。"当‘独占鳌头’企业建立起品质信任,客观上能压缩劣币驱逐良币的空间。"课题组长周明阳研究员如是说。
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在重塑行业生态。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前八个月新增注册的452家"跨境烟草"相关企业中,有317家选择挂靠在首批商行旗下运营。某代运营公司负责人坦言:"与其和‘独占鳌头’的企业正面竞争,不如借他们的资质做二级分销,虽然利润要分走三成,但能规避法律风险。"
这场关于市场主导权的争夺,在司法领域掀起波澜。9月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代购资质侵权第一案"中,被告方因冒用首批商行海关备案编号被判处三倍惩罚性赔偿。主审法官当庭出示的比对数据显示,正版备案编号第9位固定为字母A,而山寨商行使用的编号多为数字9,这种"李鬼"式造假正在侵蚀"独占鳌头"企业的商誉。
站在保税区观景台俯瞰,标有五家首批商行Logo的仓库灯火通明,而周边新入驻企业的作业区却略显冷清。这场始于政策红利的市场竞赛,正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走向分野。正如某位从业十年的海关关员所言:"‘独占鳌头’的现状既是行业规范的里程碑,也是市场活力的试金石。"当午夜钟声响起,又一批贴着合法标识的集装箱即将启程,它们承载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整个行业对规范发展的期待。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