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免税香烟真假“雾里看花”

近日,一场关于免税香烟真伪鉴别的全民讨论席卷社交平台。截至8月2日12时,微博话题#免税香烟雾里看花#阅读量突破4.7亿次,抖音相关科普视频单日播放量超2.3亿次。这场舆论风暴的源头,是7月30日网友"@鉴烟师老陈"发布的对比视频——三款标称"免税正品"的中华香烟经专业仪器检测,竟出现防伪标识色差、烟丝成分差异等关键问题,让消费者直呼"雾里看花难辨真假"。

海关部门8月1日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查获的违规入境香烟达42万条,同比增长67%,其中仿制免税香烟包装的案件占比达31%。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标有"海关扣押渠道""保税仓直发"字样的香烟链接,近一周成交量激增280%,但发货地多为国内非口岸城市的居民区。这种"雾里看花"的乱象,使得普通消费者陷入鉴别困境。

"所谓免税香烟的流通存在天然信息屏障。"中国烟草学会质量控制专家张明远向记者解释,正品免税香烟在外包装上应具备海关验讫标、激光防伪码、税标三位一体的防伪体系。但在实际检测中,某地市场监管部门8月1日查获的86条假冒免税香烟中,有73条仿制了2023年新版防伪标识,其仿真度令专业设备都需反复校验。

这场真假迷雾中,消费者的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杭州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展示其7月28日收到的"免税香烟",外包装与正品别无二致,但拆封后发现烟支长度短于标准尺寸2毫米。"就像雾里看花,明明看着像真的,细节处全是破绽。"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数据显示,7月受理的烟草类投诉中,涉及"免税香烟品质争议"的占比达41%,较上半年平均值上升23个百分点。

重磅推荐!免税香烟真假“雾里看花”

监管部门的雷霆行动已在多地展开。8月1日凌晨,深圳海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破雾行动",在宝安区某物流园查获准备发往全国的假冒免税香烟1200余条,包装上竟印有虚构的"三亚离岛免税专用"字样。海关缉私民警在现场发现,该批香烟使用的防伪芯片可通过特定角度光照显示伪造的海关标识,这种"雾里看花"式的高仿技术给打假工作带来新挑战。

在这场全民关注的"雾里看花"式打假运动中,技术专家揭示了关键鉴别要点。国家级烟草质检实验室流出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正品免税香烟的滤嘴接装纸在紫外光照射下会显现特殊荧光纹路,而市面流通的仿制品多采用普通压纹工艺。8月2日,某电商平台紧急上线"紫外线验真"服务,消费者上传烟盒特定位置照片即可获得AI鉴定报告,但首日5000次检测请求中,有37%的样本被判定"存疑"。

重磅推荐!免税香烟真假“雾里看花”

法律界人士针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发出严正警告。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北京某律所提供的案例显示,2023年上半年已有14起涉免税香烟制假售假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涉案金额最高达870万元。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微商通过篡改定位信息,制造"境外直邮"假象,这种"雾里看花"的营销手段已构成欺诈犯罪。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紧急提醒,消费者可通过"中国烟草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的"免税烟验真"通道,输入20位防伪码查验真伪。这场由"雾里看花"引发的质量信任危机,正推动整个行业建立更透明的溯源体系。记者将持续跟踪事件进展,第一时间传递权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