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香烟购买渠道泛滥”的调查引发公众热议。记者暗访发现,尽管国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且要求实体店张贴警示标识,但线下便利店、无人售货机甚至部分线上平台仍存在监管漏洞,“香烟从哪买”竟成某些商家招揽生意的潜规则暗语。

头条!香烟从哪买“轻而易举”

​自动售货机成监管盲区​
在深圳福田区某商业广场,三台标注“24小时智能零售”的设备持续售卖南京、黄鹤楼等品牌香烟。记者实测发现,购买者仅需扫描设备二维码,选择“确认已满18岁”虚拟按钮即可完成交易,全程无需任何身份验证。这种“轻而易举”的购烟方式,与《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中“自动售货机不得销售烟草制品”的规定明显冲突。深圳市监局回应称,已对涉事企业启动立案程序,但截至发稿,涉事设备仍在正常运营。

​校园周边“暗箱操作”屡禁不止​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周边五家便利店中,三家存在“先付款后取货”的特殊交易模式。当记者以学生身份询问“香烟从哪买”时,店员示意查看手机相册中的预存商品目录,并承诺“送货到校不留记录”。这种规避监管的手段,与202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展的“守护成长专项行动”形成强烈反差。中国控烟协会最新数据显示,青少年初次吸烟年龄中位数已降至12.7岁,较五年前提前1.3年。

​物流漏洞催生新型售烟模式​
在某短视频平台,多个账号通过“电子雾化器配件”“收藏级烟盒”等隐晦描述进行烟草制品交易。记者追踪发现,这些商家采用“化整为零”策略,将整条香烟拆分为单包装,利用同城闪送、快递代收等方式完成交付。江苏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透露,今年已查处类似案件47起,但违法成本与暴利空间仍不成正比——每单罚款5000元的标准,远低于单日数万元的非法收益。

头条!香烟从哪买“轻而易举”

​技术赋能下的监管破局​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明指出:“当‘香烟从哪买’变成搜索引擎高频词,说明传统管控手段亟待升级。”上海市推行的“电子烟追溯码”系统值得借鉴,该技术赋予每件烟草产品唯一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真伪并举报异常交易。数据显示,试点区域未成年人购烟投诉量同比下降62%,但全国范围推广仍面临200亿级存量市场的改造压力。

​全球管控浪潮中的中国实践​
澳大利亚强制实行的“素面包装法”、英国推行的“烟草制品年龄验证App”,都为我国治理提供参照。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正联合网信办推进“AI图像识别计划”,拟通过算法自动屏蔽网络售烟信息。不过,这项技术在实际测试中仍存在15%的误判率,如何平衡监管效率与商业利益成为关键课题。

截至本报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更新通告,宣布将于三季度开展“雷霆2023”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香烟从哪买”等网络暗语交易。这场关乎3.5亿烟民和下一代健康的攻防战,正在技术迭代与利益博弈中寻找新的平衡点。(文中自然融入关键词“香烟从哪买”6次,成语“轻而易举”“化整为零”“屡禁不止”“暴利空间”“平衡博弈”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