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货到付款香烟厂家“自产自销”
热点!货到付款香烟厂家“自产自销”
近日,广东佛山市民张女士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匪夷所思的购物经历。这位从事餐饮行业十余年的个体经营者,在尝试通过微信渠道采购"货到付款香烟"时,意外发现部分厂家竟打着"自产自销"旗号构建地下产销链条。这场价值2.8万元的交易纠纷,不仅揭示了新型制假贩假模式的技术迭代,更暴露出物流监管体系的深层漏洞。
4月1日下午,张女士收到标注"保税区直发"的快递包裹,开箱查验时发现所谓的免税香烟存在明显异常。"烟盒侧面的防伪二维码扫描显示'查询次数超限',烟丝燃烧时产生黑色颗粒物。"这位常年接触进口商品的经营者当即选择拒收,避免了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揭开了"自产自销"模式的灰色面纱。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涉及"货到付款香烟"的纠纷量较去年同期激增215%,其中超六成投诉指向"自产自销"类商家。
"这种'自产自销'模式实质是小型作坊的产业化升级。"长期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学专家陈明辉教授指出,不法分子通过收购废弃烟叶二次加工,利用激光雕刻技术复刻品牌烟支滤嘴,甚至仿制了正规厂家的质量检测报告。某国际物流企业华南区负责人透露,其公司日均拦截可疑烟草包裹40余件,但仍有部分"自产自销"产品通过篡改面单信息完成投递。
在暗访中,记者以批发商身份接触自称"源头工厂"的微信代理商。对方提供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电子版显示有效期至2026年,但经市场监管部门核验,该证件登记编号对应的实际企业已于2024年注销。当问及产品质量保障时,代理商承诺"支持第三方机构检测",却始终未能出示《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原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自产自销"产品已引发多重公共卫生隐患。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报告显示,部分仿制品焦油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限值42%,燃烧后产生的苯并芘浓度超标3.1倍。广州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警告:"长期吸食此类香烟可能导致肺泡上皮细胞DNA损伤,诱发呼吸系统恶性病变。"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仿制香烟的流通网络呈现专业化特征。在某知识分享平台,以"烟草历史研究"为主题的账号通过讲解雪茄文化吸引关注,再以"同城极速达"话术引导用户添加微信。这种规避关键词筛查的营销方式,使得"货到付款香烟"的关联搜索量在两个月内激增19倍。
截至4月3日,张女士提供的涉事微信号虽已被封禁,但其聊天记录显示,该账号曾日均发布25条"工厂实拍视频",画面中所谓的全自动生产线后被证实为影视基地租赁设备。经数字影像专家鉴定,这些视频存在光线反射异常、机械臂动作循环重复等合成痕迹。
这场围绕"自产自销"的消费争议引发法律界高度关注。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非法经营数额超过五万元即构成犯罪。上海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提醒:"即便采用'货到付款'交易方式,消费者若明知购买非法产品仍进行交易,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违法。"
当"货到付款"遭遇"自产自销",这场真伪博弈将走向何方?或许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每个防伪技术的突破都在倒逼造假产业链升级。"在制假技术日趋精密的当下,这场关乎公共健康与市场秩序的攻防战,正考验着监管体系的响应速度与治理智慧。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