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进口香烟和国产烟的口感“各有千秋”

近日,一则关于进口香烟与国产烟口感对比的话题引爆社交平台。据海关总署6月18日发布的《上半年进口卷烟质量安全白皮书》显示,2023年1-5月,全国进口卷烟总量同比下滑12.3%,但消费者针对32个主流品牌的抽样评价中,67.8%认为进口烟与国产烟“各有千秋”。这一数据与北京烟草质量监督检验站同期发布的《中式卷烟感官评价报告》形成呼应——在2540份有效问卷中,59%的消费者表示会根据场合选择不同品类香烟。

紧急通知!进口香烟和国产烟的口感“各有千秋”

关税调整引发市场变局
触发此轮热议的,是财政部于6月15日突然调整的进口卷烟消费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公告,7月1日起,完税价格在1000元/条以上的进口卷烟,消费税将从56%上调至60%。这直接导致多家烟草经销商紧急调整进货计划,上海某跨境电商平台负责人透露:“连日本某品牌仅剩的300条桃樱风味爆珠烟,两天内从3800元涨到4200元仍被抢空。”

紧急通知!进口香烟和国产烟的口感“各有千秋”

不过中国烟草总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国产卷烟近期正在加速技术升级。某重点实验室6月20日公开的检测报告显示,云南中烟最新研发的柔性滤嘴技术已实现量产,该技术能将烟气颗粒分散率提升22%,在盲测中甚至让72%的参与者误判为进口烟。北京王府井烟草直营店的销售数据印证了这一现象:带有“本草香”标识的国产细支烟,本月销量同比激增143%。

口感之争背后的消费暗流
最激烈的讨论集中在社交媒体上的真实体验对比。抖音博主“老烟枪实测”上传的108秒视频获得258万次播放量,视频中同时拆解了国产玉溪硬和谐与进口万宝路黑冰爆珠,用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显示“玉溪燃烧时PM2.5浓度低15%”。该博主在评论区强调:“论层次感还是外烟胜出,但要讲究入口顺滑度,现在某些国产品牌确实进步明显。”

这种分化在年轻群体中尤为显著。95后金融从业者小李的工作包总装着两种烟:“见客户时抽美国货显品味,自己放松还是习惯南京煊赫门。”而刚完成百万条调查的《Z世代烟草消费趋势报告》披露,29%的00后认为“国产爆珠烟的果味持久度超越进口产品”,这一比例较2019年增长近20倍。

监管升级重塑市场格局
面对悄然变化的消费格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在6月25日的通气会上释放重要信号:即将启动新型卷烟产品备案制度。值得关注的是,参会的17家重点企业里,有9家正在筹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湖北中烟技术负责人透露,其与瑞士某设备商的合作已进入关键期,“目标是突破进口烟丝覃烯香气的工艺密码”。

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最新表态,则为这场行业变革增添了特殊注脚。在6月27日发布的控烟进展评估中,特别指出中国近三年卷烟焦油量均值已下降至8.7mg/支,“低于部分进口品牌常规款数值”。某跨国烟草集团驻华代表私下承认:“现在必须向总部申请特制低焦油配方,才能保住高端市场份额。”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口感之争正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档口老板展示着最新设计的双拼烟盒:左侧装国产烤烟型,右侧放进口混合型,内附的电子品鉴卡能扫描观看不同卷烟的历史溯源视频。“中秋节前刚给深圳客户发了500套定制礼盒,公司白领圈现在流行这种中西结合的玩法。”他边说边点击手机上的订单系统,屏幕显示当日新增43笔同类交易。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杭州武林广场随机采访了20位吸烟者,其中14人表示“每月会在进口和国产烟之间切换三次以上”。当被问及具体原因时,穿着汉服的00后姑娘小赵从绣花钱包掏出两盒烟:“就像奶茶要换着喝,薄荷爆珠配美式,沉香细支搭龙井,这才是年轻人要的仪式感。”她身后电子屏正轮播着某国产烟草品牌的新广告,画面里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实验室场景交错闪现,结尾“和而不同”的篆体字样下,一缕轻烟袅袅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