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劲爆!进口烟能进免税店吗 无所不能
绝对劲爆!进口烟能进免税店吗 无所不能
近日,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免税品寄存处前,一场关于进口香烟的争议引发舆论关注。来自深圳的旅客王先生手持两盒古巴高希霸雪茄,面对海关人员的查验满脸困惑:"免税店明明说这些进口烟能进,怎么现在变成违规了?"
这位化名"王先生"的IT工程师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购物凭证。7月15日,他在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以2980元购入限量版雪茄,销售人员明确告知"所有商品均享受免税政策"。然而三天后在北京转机时,却被要求补缴1267元税款。"免税店宣传时说得无所不能,现在却要消费者买单,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王先生的质疑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海关部门8月3日发布的《跨境免税商品监管细则》修订说明显示,新规对烟草制品实施"购买地使用"原则。这意味着在三亚购买的免税烟品,若未在当地海关监管下直接出境,跨省携带就可能触碰监管红线。北京海关缉私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仅7月份就查获类似案例17起,涉及税额超5万元。
"免税店是否在打擦边球?"面对消费者的集体质疑,某免税集团采购总监李某回应称:"我们完全遵守'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保税政策。"但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免税企业为提升业绩,在销售环节存在模糊表述。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三亚免税城烟草专柜的电子屏循环播放"全球尖货 随心选购"广告,却未明确标注地域限制条款。
这种"无所不能"的宣传策略正在经受法律考验。上海信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维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个人携带卷烟超过50条需申办准运证。"而免税店销售的进口烟虽在限额外,但依托保税政策获得特殊许可。这种政策套利空间是否合规,已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免集团官网8月8日更新的《购物须知》中,烟草类商品描述新增了"限离岛旅客"的红色标注。这种亡羊补牢的举措,似乎印证了行业存在的监管漏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关员向记者展示的执法记录仪画面显示,有旅客手持五条进口香烟试图通关,包装上赫然贴着"免税专供"标签。
"免税通道不是法外之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敏认为,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免税商品的"二线"监管必须建立更精准的识别系统。其团队研究发现,现行监管模式对"人货分离"的消费场景存在盲区,这正是导致王先生遭遇的核心症结。
这场风波暴露出免税经济的认知错位。在抖音平台,某测评博主"免税达人CC"发布的探店视频获得23万点赞,视频中她宣称"在免税店买烟酒就像捡漏,绝对劲爆"。然而记者核查发现,其展示的进口香烟实为海南离岛免税商品,并不适用于其他口岸免税店。
更值得警惕的是灰色产业链的滋生。某跨境电商平台客服向暗访记者承诺:"我们能通过保税仓直邮,进口烟无所不能。"但海关缉私部门透露,今年已打掉3个利用免税额度倒卖烟草的团伙,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这些团伙通过收集离岛旅客身份信息,将免税烟品倒流入国内市场。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建议:"消费者购买特殊商品时,务必确认'三个是否'——是否在政策允许区域、是否符合作业流程、是否完成海关备案。"他特别提醒,免税店所谓的"无所不能"应有明确边界,切莫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
截至本报道时,王先生仍在与免税店协商解决方案。这起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实则揭开了免税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监管阵痛。当"绝对劲爆"的营销话术遭遇铁板钉钉的政策红线,如何平衡商业创新与合规经营,将成为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必答题。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