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越南口岸广西批发市场“熙熙攘攘”
近日,北仑河畔的东兴口岸再现人潮涌动的盛况。清晨七点不到,跨境上班族与商贩已排起蜿蜒长队,越南斗笠与中式防晒帽在晨光中交织成流动的斑斓色块。这座日均通关量突破2万人次的中越边境口岸,正以"熙熙攘攘"的实景演绎着区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
在万众国际批发市场5075号柜台,越南商户吴氏翠(化名)正用流利的中文向顾客介绍沉香木手串。她身后的货架上,越南红木工艺品与广西六堡茶礼盒错落摆放,柜台玻璃下压着的"国门警务站"联系卡在晨光中泛着微光。"现在通关就像坐地铁一样方便,早上七点从芒街出发,七点半就能开张。"这位跨国经营十年的"老东兴"说着,将一袋越南咖啡豆递给扫码支付的顾客,手机壳上"越桂一家亲"的贴纸已有些褪色。
这幕日常交易背后,是今年一季度东兴口岸211.9万人次的出入境数据支撑。市场管理方提供的热力图显示,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生鲜区的客流量密度达到每平方米3.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5%。在海鲜批发区,越南商贩阮文海(化名)的泡沫箱上贴着"中国海关检验检疫"的蓝色标签,箱内石斑鱼的腮部还带着北部湾的海水腥气。"现在走正规报关渠道,虽然手续多花半小时,但客户更放心。"他擦拭着电子计价秤上的水渍,身后的冷链车正将刚到的越南巴沙鱼运往成都方向。
熙熙攘攘的市场里也暗涌着变革的浪潮。专营越南腰果的广西商户黄老板发现,曾经占据三成柜台的"蚂蚁搬家式"个体户,正逐渐被持证的跨境贸易公司取代。他的订货系统显示,越南工贸部认证的"白名单"供应商从去年底的57家增至目前的89家,提供电子溯源码的商品占比提升至68%。这种变化在海关部门最新公告中得到印证:2025年一季度中越边境正规贸易额同比增长34%,而边民互市贸易占比下降至41%。
"跨境贸易正在从‘走量’向‘提质’转型。"广西大学东盟研究院副院长在采访中指着市场公告栏的"诚信商户排行榜"说。榜单上排名首位的越南沉香商户,其商品包装已升级为防伪芯片嵌入技术,消费者用手机NFC功能即可读取完整的跨境物流信息。这种创新模式在东博会专题展区引发关注,越南采购商当场签下750万美元的智能设备订单。
熙熙攘攘的市井图景中,文化交融的细节随处可见。越南姑娘阿琳(化名)的奶茶摊前,菜单上"越南滴漏咖啡"与"广西油茶"并列,收款二维码旁挂着中越双语的防疫提示。市场广播每隔半小时用两种语言播放诚信经营倡议,洗手间标识采用两国文字加图示的三重说明。这些润物无声的细节,恰如北仑河大桥上新增的跨境5G基站,虽不显眼却至关重要。
傍晚时分,随着跨境班车陆续返程,市场的喧嚣渐渐沉淀。吴氏翠整理着当天的销售单据,微信群里跳出"国门警务站"推送的防诈案例。她笑着展示手机里存着的300多个中国客户联系方式:"以前怕纠纷不敢留电话,现在有‘三官一律’驻场,夜里睡觉都踏实。"此刻,口岸电子屏正滚动播放当日通关数据,中越两国国旗在暮色中随风轻扬,为这熙熙攘攘的边境日常写下生动注脚。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