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烟草行业惊现“分道扬镳”的定价奇观。多家省级烟草公司公布的8月批发价目表显示,中华、芙蓉王等品牌出厂价同比上涨5%-8%,而终端零售市场却掀起“贴地飞行”的促销潮,部分便利店单包卷烟售价跌破省级烟草局规定红线。这种上下游价格策略的背离,被业内称为“近十年最剧烈的渠道博弈”。

​批发与零售的定价割裂​
8月3日,湖南中烟更新出厂价目表,白沙(和天下)单条批发价从850元调至898元,创下该品牌年度最大涨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沙高桥大市场多个烟酒档口同日挂出“清仓特价”招牌,同款产品零售价仅标920元/条,较上月实际成交价下降40元。这种“厂家涨价、终端跌价”的倒挂现象,在广东、浙江等六个省份同步显现。

国家烟草专卖局8月5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卷烟工业销售均价同比提升4.2%,但商业企业批发毛利率却下降1.7个百分点。云南某烟草集团财务总监向记者解释,7月起实施的《卷烟包装标识升级规定》迫使厂家增加每包0.15-0.3元的生产成本,“本想通过批发价传导压力,没想到零售端宁愿压缩利润也要保销量”。

​价格“分道扬镳”的多米诺效应​
这场定价策略的背离正在重塑流通链条。在郑州百荣世贸商城,批发商李伟的仓库里堆放着200箱滞销的黄金叶(天叶)。“厂家8月批发价涨了6%,但下游客户直接转向零售店扫货。”他指着手机里的比价软件,某连锁便利店该产品单包零售价仅比他的批发价高1.2元,“这种倒挂让二级经销商失去存在价值”。

必知!香烟批发厂家零售低价“分道扬镳”

资本市场对此迅速作出反应。8月8日,港股中烟香港股价单日暴跌9.7%,创年内最大跌幅。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当批发价与零售价“分道扬镳”超过三个月,将有30%的烟草经销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这种担忧在四川已有预兆——8月10日,成都三家大型烟草批发商联合发起“保价联盟”,要求成员不得以低于厂家指导价95%的价格抛货。

​监管重拳下的生存博弈​
引发价格体系紊乱的深层原因,源自6月启动的“烟草税收综合治理行动”。国家税务总局8月11日通报,前七个月查获跨省非法流通卷烟案值达23亿元,同比激增170%。高压监管下,部分零售商为规避区域货源追踪,选择“亏本甩卖”快速回笼资金。在杭州经营烟酒店的王海涛算了一笔账:若按厂家现价进货,他的毛利率将跌破8%,而选择从串货渠道拿货,即便降价15%销售仍能维持12%的利润空间。

这种“分道扬镳”的价格体系倒逼厂家调整策略。湖北中烟8月12日紧急推出“阶梯返利”政策,对完成季度进货目标的经销商给予3%-5%的价差补贴。江苏烟草公司更祭出“熔断机制”,当区域零售均价低于批发价102%时,自动触发暂停供货程序。不过,在深圳华强北电子烟批发市场,商户张立军直言这些措施是“隔靴搔痒”:“现在消费者手机里装着五六个比价APP,价格透明化让传统控价手段形同虚设。”

必知!香烟批发厂家零售低价“分道扬镳”

​消费者成最大变量​
价格体系的撕裂意外激活了细分市场。美团8月13日发布的《即时零售卷烟消费报告》显示,20-35元价位段卷烟在O2O渠道销量同比暴涨47%,其中夜间订单占比达61%。北京朝阳区一位美团骑手透露,凌晨1点后常接到“整条购买”的订单,“很多年轻人为省差价,宁愿多付9元配送费也不去楼下便利店”。

必知!香烟批发厂家零售低价“分道扬镳”

这种消费习惯的突变让价格“分道扬镳”现象更趋复杂。上海财经大学烟草经济研究所模型测算显示,若当前趋势延续至国庆节,将有15%的烟草零售终端被迫转型。在南京新街口,已有三家烟酒店挂出“数码配件”招牌,试图用3C产品填补卷烟利润缺口。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获悉国家烟草专卖局将于8月20日召开紧急价格协调会,或将推出全国统一电子准运证系统。这场因“分道扬镳”引发的行业震荡,或许正如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所言:“当批发与零售的定价逻辑不再同频,整个烟草流通体系都到了重构的前夜。”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各省份烟草公司价目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