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免税烟厂家直发“快速便捷”
爆料!免税烟厂家直发“快速便捷”
近日,一则关于“免税烟厂家直发”的销售广告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热议。7月15日,多位消费者向本报反映,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标注“海关监管仓直发”“免税烟快速便捷到手”的推广内容,相关账号声称可通过特殊渠道实现“免税香烟厂家直达消费者”。记者调查发现,这场风波背后牵涉出跨境电商监管、烟草专卖制度与新型销售模式的激烈碰撞。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1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23年我国正规渠道免税卷烟销售额为87.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该数据同比下降23%。值得关注的是,在某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发布的《2024上半年烟草消费趋势报告》中,关键词“免税烟厂家直发”的搜索量较去年同期激增412%,形成明显市场悖论。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这种“快速便捷”的销售模式已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所谓厂家直发存在多重法律风险。”中国烟草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专家王立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免税烟草制品仅限在免税商店凭出入境记录购买,且必须“现场提货”。7月17日,海关部门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目前所有经海关监管的免税商品均需执行“口岸提货”制度,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直邮到家”服务,这与部分商家宣传的“快速便捷”服务存在根本性矛盾。
记者通过暗访发现,某标注“免税烟厂家直发”的线上店铺要求消费者支付30%定金后,承诺“72小时内送达”。该店铺客服出示的所谓“海关监管仓实拍视频”,经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技术人员鉴定,存在明显的场景合成痕迹。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消费者反映收到的卷烟条盒虽印有免税标识,但防伪二维码扫描后跳转至境外服务器,无法通过“中国烟草市场监管”官方小程序验证。
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走私稽查局披露,在广东、福建两地开展的联合执法行动中,查获涉嫌走私卷烟12.6万条,其中仿制免税包装的卷烟占比达67%。稽查人员发现,犯罪团伙通过篡改物流信息,将普通快递包裹伪装成“海关监管直邮包裹”,这种“快速便捷”的配送方式实则暗藏玄机。现场查获的物流单据显示,部分包裹实际发货地距宣传中的“免税仓”所在地相差逾800公里。
针对愈演愈烈的市场乱象,中国消费者协会7月19日发布消费警示:根据《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不得经营烟草制品。所谓“免税烟厂家直发”不仅违反《电子商务法》关于商品信息披露的规定,更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值得关注的是,在某投诉平台上,涉及“免税烟直发”的维权帖文从6月的日均3条激增至7月20日的日均47条,主要问题集中在货品不符、维权无门等方面。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7月21日召开的全国烟草专卖管理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将“规范免税烟流通”列为下半年重点整治领域。会议透露,正在推进的“智慧烟草监管系统”将实现免税卷烟“一物一码”全程追溯,预计10月底前完成全国免税店系统升级。与此同时,海关部门宣布自8月1日起实施“入境旅客免税品电子核销”新规,通过绑定身份信息与购买记录,从根本上杜绝“免税品二次流通”的可能性。
在这场“免税烟厂家直发”风波中,法律界人士特别提醒消费者注意风险边界。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维指出,即便商家提供所谓的“海关清关证明”,根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个人单次携带入境卷烟不得超过50支,超额部分需主动申报补税。那些宣称“整条直发”“快速便捷”的服务,本质上是在利用消费者对免税政策的认知盲区。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免税烟厂家直发”关键词,发现仍有17家店铺在售相关商品,其中12家店铺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明确排除烟草制品销售。7月22日,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嫌违规的3家本地企业启动立案调查程序。这场由“快速便捷”销售承诺引发的监管风暴,正在揭开跨境电商领域隐蔽的灰色产业链。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5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