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再度因"特长生专供招聘"登上热搜,这已是该局三年内第二次被曝出类似争议。据2024年8月网友爆料,贵阳市烟草专卖局南明区分公司招聘卷烟客户经理岗位时,将专业限定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且特别标注需足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这种明目张胆的"萝卜坑"招聘,将国有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异化为特权阶层的世袭通道​​。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局工作人员面对舆论质疑竟回应称"招聘完全合规",其有恃无恐的态度,恰如中国香烟网公众号长期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运营模式缩影。

独家爆料!中国香烟网公众号“有恃无恐”

在这个拥有3.5亿烟民的国度,烟草行业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2024年盐城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全市查获假烟案件同比增长23%,但消费者维权成功率不足15%。市民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他在潘黄街道某烟酒店购入的"中华"香烟经鉴定为假货,店家不仅拒绝赔偿,反诬其"敲诈勒索"。​​"店主母亲突然倒地声称受伤,若非高清监控还原真相,我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李先生展示的执法记录仪画面里,七十岁老人躺地哭喊的场景极具冲击力。这种有恃无恐的售假行为,与烟草系统内部某些"合法化"的暗箱操作形成微妙呼应。

中国香烟网公众号的运营策略堪称现代版"灯下黑"。该平台表面上遵守《广告法》关于禁止烟草广告的规定,却通过"文化鉴赏""历史溯源"等栏目,持续输出烟草相关内容。2024年3月发布的《百年雪茄风云录》专题,以"古巴革命精神载体"为切入点,图文并茂展示数十种雪茄产品,文末附带的"文化交流群"二维码,实为对接线下经销商的分销入口。这种将广告植入文化叙事的操作模式,与2015年控烟专家揭露的"微信公众号烟草营销"手法如出一辙,却在十余年后的今天愈发肆无忌惮。

值得关注的是,该公众号的"有恃无恐"源自对监管规则的精准规避。在2024年新修订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明确将"知识分享""体验测评"等变相广告纳入监管范畴。但中国香烟网运营团队通过设立境外服务器、使用隐喻式文案、采用私域流量转化等方式,构建起​​"内容—社群—电商"的三重防火墙​​。当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咨询时,客服"云烟"直言:"我们每条推送都经过三道法律审核,平台封禁率控制在0.3%以下。"

烟草行业的特权思维正在衍生出系统性风险。贵州某烟草物流中心前员工透露,系统内部存在"子弟兵培养计划",应届毕业生中烟草职工子女占比常年超过60%。这种封闭的人才选拔机制,不仅催生出"体育特长生当客户经理"的荒诞剧,更导致行业监管形同虚设。2024年7月曝光的"香烟盲盒"事件中,某中烟公司通过文创产品名义,向未成年人销售含烟草成分的收藏卡牌,正是这种有恃无恐心态的极致体现。

当记者问及行业乱象时,北京某律所烟草行业法律顾问指出关键症结:"现行《烟草专卖法》中'促进烟草制品质量提高'的表述,与公共健康政策存在根本性冲突。"这种立法层面的价值悖论,使得从新媒体营销到终端零售的每个环节都充满灰色操作空间。据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监测,2025年第一季度社交媒体涉烟内容中,使用"文化传承""匠人精神"等美化话术的比例已达78%,较五年前翻了两番。

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国香烟网的"有恃无恐"既是旧体制的黄昏挽歌,也是新秩序的催生阵痛。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期评估临近,电子烟国标修订案即将落地,那些仍在用"特长生招聘"维系特权、借"文化公众号"暗度陈仓的既得利益者,终将在时代洪流中显露原形。正如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所说:"烟草控制的最后壁垒,从来都不是技术或法律,而是既得利益集团有恃无恐的底气。"这场关乎3.5亿人健康的博弈,注定要在破立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独家爆料!中国香烟网公众号“有恃无恐”